1、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宽甸县农民在给毛泽东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途径是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参加“大跃进”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2、3、……8、9这些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字符号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古罗马人 D、古阿拉伯人
3、“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的是
A.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B.内地和香港关系的新发展
C.中央政府与西藏关系的新发展
D.内地和澳门关系的新发展
4、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到境外上市
B.强化国家的监督管理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取消企业的国有性质
5、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6、下图是“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1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图中的这次会见是在
A. 1982年 B. 1984年
C. 1987年 D. 1997年0
7、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历史的新变化,“新”主要表现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学生觉醒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8、“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时代楷模。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精神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 D.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精神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A. 黄继光 B. 叶挺 C. 邱少云 D. 彭德怀
11、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2、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在
A. 中共十七大
B. 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
C. 中共十九大
D. 中共十八大
13、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14、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有一座城市,曾是一个贫困落后的边陲小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17、建国初期,粉碎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事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 土地改革运动 D. 西藏和平解放
18、2013年4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及首都数万干部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做出建立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决定的会议是
A.中国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盐城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如图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与下列因素直接相关的是
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下列革命或改革中,基本没有涉及土地问题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美国内战
D.日本明治维新
21、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23、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4、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______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________的高潮,国家采用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4)中共中央提出“_____巩固、充实 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5、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6、“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7、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28、(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9、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是______。
(2)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的事件是______。
(3)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事件是______。
3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2、三大改造的完成具有怎样的意义?
33、新中国的历史,是探索、改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误。石油工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文革中出现大量冤假错案,原因是什么?其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谁?
(3)我国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后来建立起来什么经济体制?
(4)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党中央做出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5)十八大以来我国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采取了什么举措?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2)根据材料回答、“历史性的握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的成果是什么?中美建立外交的前提是什么?
(3)分别写出材料中,两个地区回归祖国的时间?这两个地区的回归得益于国哪一伟人构想的实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