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1978年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统计表。对该表反映的历史解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从1978年开始 ②1978--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40年的增长非常显著
③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④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证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核武器,其主要原因是
A.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B.向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时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5—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①是指抗美援朝②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③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取得了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首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5、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将是我国的第三大特区。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但是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一个城市却没有在广东,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6、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主阶级被消灭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 B. 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实现对话
C. 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艺术交流
8、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他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9、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加速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A.2001年
B.2002年
C.1978年
D.2010年
10、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新疆罗布泊出现了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翻浪而起,直上蓝天的情景。与这一情景相关的事件是
A.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
B.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C. 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D.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11、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 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 综合国力的提高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外交政策的成熟
12、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互不侵犯
B.求同存异
C.独立自主
D.维护主权
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互助土族自治县” 等称呼,是基于( )
A.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原则 B. 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
C.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
14、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下列图片为其选择一条最恰当的标语是
A. 90年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B. 90年英雄辈出雷锋精神永远传承
C. 90年不忘初心公仆本色服务人民
D. 90年披荆斩棘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15、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为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中共同时提出
A.改革开放
B.“两个凡是”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D.“八字方针”
16、“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你死得那样年轻,却活得那样久长,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这首歌颂扬的是
A. 邱少云
B. 邓世昌
C. 杨靖宇
D. 黄继光
17、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爱国主义
④英勇无畏地抗击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8、“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也是中国的创举指的是 (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9、1953年春,河南安阳一个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低头。”他说的“社”是指(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群众文化社团
C.农村供销社
D.人民公社
20、如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下列关于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色象征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B.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C.五颗五角星象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五角星呈黄色象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1、______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2、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3、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4、请将代表以下地区的字母填在如图的相应位置。
A、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重庆
D、中国最南面的民族自治区
2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
26、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7、中国梦内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民族振兴、人民_____;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8、20世纪60年代在兰考治理“三害”的“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_;20世纪90年代被当地藏民称为“活菩萨”的援藏干部是____________。
29、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31、民主与法制是社会进步、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并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在建国初期保障农民翻身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保障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的法制建没取得了重大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3)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一段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了践踏,这一时期是指?
(4)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3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改革开放”是谁在哪次会议明确提出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请举出对外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
34、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 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材料五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据材料五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