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 )
A.屠呦呦 B.钱学森 C.王淦昌 D.袁隆平
3、历史漫画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历史现象。观察下列一组漫画,据此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领土不断遭到割占
B.中国忍辱负重,任由列强摆布
C.中国通商口岸急剧增加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4、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以上现象表明( )
A.继秦汉之后,中国重新实现了统一局面
B.唐亡之后,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局面
C.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风气盛行
D.北宋建立后,逐渐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5、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包干到户生产忙”,下联是“喜看稻菽千层浪”,横批应为( )
A.翻身解放
B.公私合营
C.对外开放
D.联产承包
6、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可能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拖延时日,等待有利的时机
C.日军停止进攻正面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武器装备正向现代化迈进。下列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空军建立早期就自主研发走上国产化道路
C.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D.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
8、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的尖兵。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 战略支援部队 B. 火箭军 C. 核导弹部队 D. 两栖作战部队
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一“伟大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中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10、位于孝感市北部的大悟县,是革命老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在民主革命时期,先后有16万人参加革命,有7万多英雄儿女献身,孕育出徐海东、刘华清等37名开国将军。当时,大悟县人民踊跃参加的人民军队主要是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人民解放军
11、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实现民族团结
12、下列选项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
13、确定主题整理知识是常用的复习方法。以下资料,是在哪一主题之下整理在一起的( )
①新文化运动 ②五四运动 ③北伐战争 ④黄埔军校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C.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D.国共对峙的内战硝烟
14、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如图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场景,该桥建造于
A.三大改造期间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大跃进”运动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5、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阶级成分 | 1950年 | 1953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16、恒源祥创办于1927年,是上海老字号品牌。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恒源祥适应历史潮流,实行
A. 股份制
B. 中外合资
C. 生产合作社
D. 公私合营
17、下表是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变化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1953—1957年 | 1958—1962年 | 1963—1965年 |
增长率 | 14.6% | 0.6% | 15.7% |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经济援助
1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原则
D.坚持不使用武力原则
20、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2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2、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4、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6、《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8、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9、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30、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思想)?
32、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是历史的遗留问题,请回答: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哪一年?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前分别处于哪个国家统治之下?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
(4)“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这次回归是摆脱了哪个国家的殖民统治?这个国家是在依据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的?
(5)请你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为例,说明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3、新中国成立于哪年哪月哪日?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政治建设篇】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比较好。
——摘编自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胜利》
【思想引领篇】
材料三: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道路实践篇】
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说出这部宪法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建立的经济体制模式是什么?这种经济模式的关键是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在哪一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材料四中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5)纵观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