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
B.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C.蒋介石集团长期占据联合国席位
D.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2020年1月15日至16日,大型原创话剧《林则徐》在广州大剧院开启全国巡演。在此话剧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收复台湾 B.虎门销烟 C.收复伊犁 D.金田起义
3、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①建立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某网站征集“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建国至今每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产生的影响,以启示后人,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是( )
A.举国欢庆,翻身作主
B.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C.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
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过程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曲折和失误指的是
A.中共八大之后,全面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着手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的社会主义改造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指定的(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
A.司法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税主权
D.海关主权
8、2019年,某中学组织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的演讲比赛。此活动主要是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的成就
9、和平共处项原则,不仅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也被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以下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0、“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11、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如图是我国现行的军队组织架构示意图(部分),其中新增的军种是
A.空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的行业是:( )
A.工业
B.商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13、福建晋江侨乡捐献战斗机1架;昆明市归侨捐献人民币10亿多元;徐肖冰、苏河清、周峰等将所获斯大林文学艺术奖的全部奖金1.29亿元捐献购买“人民电影号”飞机……这表明抗美援朝( )
A.推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极大激发民众爱国热情
D.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4、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分别是
A.陈毅 克拉克
B.彭德怀 朱可夫
C.彭德怀 麦克阿瑟
D.朱德 巴顿
15、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 实施了“一五”计划 B. 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 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D. 制定了“863”计划
16、下列对于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
A.1954年制定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17、2017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 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胡锦涛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毛泽东
18、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社会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下边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遵循了客观规律
B.解放了思想,实事求是
C.违背了客观规律
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0、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我国哪一项工业不是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
A. 电子工业
B. 航天工业
C. 船舶工业
D. 原子能工业
21、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屠呦呦因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2、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4、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5、________ 年,我国政府编制了一五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图的名称是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件事发生在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7、“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8、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29、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0、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1、做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什么上来?实行什么的历史性决策?
32、正确的思想决定正确的行动,先进的理论推动社会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怎样的指导方针?
(2)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哪次会议上这一理论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行动指南?
(3)在中共十六大上,什么重要思想被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上,哪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12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深刻阐述了哪一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3、学校要求每班办一期以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板报,因为太多,不知道怎么选,你帮他选择一下。(至少三个标注时期)
34、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梦)
材料一: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毛泽东在194年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和依据。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
材料四: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份 | 贸易总额(亿美元) | 台胞来大陆(人次) | 大陆居民赴台(人次) |
1978 年 | 0.46 | —— | —— |
2001 年 | 323.4 | 440306 | 3122198 |
2004 年 | 783. 3 | 3685250 | 144526 |
截止2014年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有八万多家,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苏和广东,总投资为5000亿美元。大陆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增加11个,至此达到47个。
(2)材料二中所说的“理论”是指哪一伟大构想?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3)请说明材料二所述理论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4)材料四中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发生什么变化?这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何意义?
(富民强国梦)
材料五: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
——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5)材料五中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