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蚌在水中的呼吸器官是( )
A.体壁
B.皮肤
C.鳃
D.肺
2、下列词语与动物行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鲸吞小鱼——取食行为
B.乌贼释放墨汁——防御行为
C.鱼类洄游——节律行为
D.蜻蜓点水——攻击行为
3、通过测定和识别遗传物质的性质和功能作为疾病诊断手段的技术是( )
A.显微外科
B.激光外科
C.微创外科
D.基因芯片
4、下图为西安植物园繁殖某种菊花的新技术,下列对于这项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项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这项技术对环境要求高,繁殖速度慢
C.这项技术需要湿润的泥土培养植物
D.该技术和试管婴儿原理一样
5、“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 )
A.决定生物性状的只有遗传物质
B.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的希
C.研究生物性状可以不考虑环境因素
D.只有环境能影响生物性状
6、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现有的草原已很难再见到这种景象,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持续干旱
C.乱砍滥伐
D.退耕还草
7、小红被铁钉扎伤,伤口较深,为避免感染破伤风杆菌,医生为她注射破伤风疫苗并用透气的纱布包扎,据此推测破伤风杆菌的生活特点是( )
A.寄生、需氧
B.共生、厌氧
C.寄生、厌氧
D.共生、需氧
8、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的病。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要利用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病毒个体微小,所以及有生长现象
C.可自由生活,能独立完成生殖过程
D.毒株的分离有助于疫苗的快速研发
9、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
A.无机物一原始生命一有机物
B.无机物一有机物一原始生命
C.有机物一原始生命一无机物
D.原始生命一无机物一有机物
10、在某次海棠文化艺术节上,一个盆景内的一株海棠同时开有三个品种六种颜色的花。请问园艺师培育它时采用的技术是( )
A.扦插
B.播种
C.压条
D.嫁接
11、与家鸽的体温高而恒定有关的是( )
①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②骨薄而轻,胸骨突出
③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
④心脏大,心搏快,输氧能力强
⑤体表被覆羽毛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2、关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
A.酵母菌——制作泡菜
B.乳酸菌——制作酸奶
C.甲烷菌——生产沼气
D.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13、下列动物与其结构、功能、特点匹配正确的有( )
①水螅—身体辐射对称、有刺细胞;②涡虫—辐射对称的身体,背腹扁平;
③蛔虫—寄生、体表有角质层、无运动器官;④蚯蚓—属节肢动物,靠体壁进行呼吸;
⑤河蚌—有外套膜、靠鳃呼吸;⑥蝗虫—有外骨骼、靠气管呼吸、腹部有气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
14、用筷子夹住食物往嘴里送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为( )
A.收缩、舒张
B.收缩、收缩
C.舒张、舒张
D.舒张、收缩
15、下列关于鱼的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较多藻类的池塘中,黎明时可以看到鱼有浮头的现象,这与它的呼吸有关
B.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发生气体交换
C.鱼在呼吸时,鱼口和鳃盖后缘同时张开和闭合
D.图中②处的水与①处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金乡城区
B.金平湖中所有生物
C.羊山
D.金山公园
17、某市中小学实施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下列对 运动的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
A.在骨骼肌的牵拉下,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
B.依靠运动系统即可完成运动
C.运动需要肌肉提供动力
D.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18、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A.种
B.属
C.科
D.界
19、下列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一组是( )
A.草鱼、蚯蚓、比目鱼
B.鲸、乌龟、带鱼
C.鲢鱼、鲨鱼、鲳鱼
D.河蚌、娃娃鱼、鲫鱼
20、有着“国民早餐”之称的鸡蛋被称为“全营养食物”,可提高人的大脑记忆、保护视力。下列关于鸡蛋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卵黄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B.气室对胚胎的发育没有任何作用
C.胚盘是将来发育为雏鸡的重要结构
D.卵壳和卵壳膜对鸡卵有保护作用
21、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留下来并繁殖后代,这种现象称 。
(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作用,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这个性状逐代遗传和变异而加强。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22、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_______________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3、小明喜欢用哑铃锻炼上肢。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动作为____(填“屈肘”或“伸肘”),在此过程中,图A中的[①]____处于____状态。
(2)当小明将哑铃平举时,会感到胳膊特别累,此时②处于____状态。
(3)骨骼肌中的____连接在不同的骨上,牵拉骨从而产生运动。
24、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乱捕滥杀、环境污染、______________ 等。
25、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其中,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称为________因素.
26、生物学是研究_____和_____的科学.
27、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人们还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___、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还建立了濒危物种的____,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28、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门、_________门、___________________门等主要类群。
29、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 甲
| 乙
| 丙
|
处理方法
| 灭菌
| 灭菌后接种细菌
| 不作任何处理
|
保存方法
| 无菌环境
| 无菌环境
| 自然条件
|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 。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 。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 。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 。
30、病毒是一种没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
31、将下列动物与所属类群特征对应起来
1.蝙蝠 A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蜗牛 B胎生哺乳,体表被毛,牙齿分化成门齿、犬齿和臼齿
3.血吸虫 C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鲫鱼 D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5.蝗虫 E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2、人体的骨骼肌可以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三大类。 ____
33、下图是运动系统的有关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⑤主要是由__________组织构成的,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②] __________。
(2)体育课上在运动前都应做好预备动作,可以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滑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_。
(4)肱骨在屈肘运动中起__________作用。
34、通过“尝试与错误”,动物可以获得多种行为。请回答:
(1)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鸡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种 _________行为。鸡在绕道取食过程中尝试的次数和获取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来说,绕道取食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不一样的。动物越低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_____;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____ 。
(3)对下列动物进行“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请判断哪种动物经过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就能解决绕道问题 (_____)
A.蚯蚓 B.青蛙 C.公鸡 D.小狗
(4)用成年的狗或猫做绕道取食实验是否合适?为什么?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