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蓝、灰、黑。文革时期,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而被批判,军装是最时髦、最体现革命化的时装。到了八十、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连衣裙兴起,人们着装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对建国后人们服装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反映了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到了政治局势的影响
④受到了设计能力的制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项,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是
A.开国大典
B.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C.西藏和平解放
D.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3、1978年,安徽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当年遇到大旱的情况下,18户农民辛苦干一年,结果喜获丰收。小岗村的其他农户受灾减产。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情不一样
B.生产积极性不一样
C.生产工具先进程度不一样
D.土地肥沃程度不一样
4、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
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恩阳工业园区
5、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6、你知道下列哪座大桥是“一五”期间建设的成果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黄埔大桥
D.夷陵长江大桥
7、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丁>甲>丙>乙 D. 乙>丁>丙>甲
8、下图是小史同学收藏的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使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这些票证说明当时我国实行的经济体制是( )
A.私营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籼型杂交水稻的芬芳。他是
A.钱学森
B.屠呦呦
C.袁隆平
D.邓稼先
10、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马赛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1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企业公私合营 B.增强企业活力
C.打破企业垄断 D.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12、中国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这辆汽车最早生产的时期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组织学生示威游行
C. 领导工人运动
D.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1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15、下列能够说明21世纪的中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
①凭粮票、布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④“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下图的场景是国庆游行队伍中的人们正在展示该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成果。此场面发生在
A.1950 年
B.1954 年
C.1960 年
D.1966 年
17、“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也是中国的创举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8、谍战大戏《潜伏》中有这样一幕:1947年在得知中共中央所在地被占领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说:有一种胜利叫做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做占领。当时被占领的地方是
A.南京
B.延安
C.瑞金
D.北京
19、下列哪项不能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农村进行的改革( )
A.联产到劳力,浑身是力气;承包到农户,户户有干部
B.种其田,谋其产,负其责,尽其力
C.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D.联产承包就是好,土地私有实现了
20、2019 年 9 月 1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于敏是我 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 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与于敏共事过的是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屠呦呦
21、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2、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24、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5、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26、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有: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_____。
27、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8、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_______司令员。
29、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3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全面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_______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5)新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____、绿色、____、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6)202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决策。“_________”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1、请简答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32、请写出“四人帮”的成员。
33、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转折】
(1)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对外开放】
(2)邓小平曾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是哪一年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
【指导思想】
(3)哪次会议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统一大业】
(4)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5)上述内容给我们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③浦东地处上海黄浦江东岸,改革开放前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现在浦东道路、绿地、高楼大厦代替了农田和工厂,高楼林立,经济繁荣,成为了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1)材料一的材料①②③分别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哪些重大举措?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根据材料指出,改革开放在这一时期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是怎样解决的?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习近平认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从建国60多年探索中的重大成就和失误中各举一例说明“这条道路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