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说我们党需要这样的干部,我们要向谁学习。( )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袁隆平
2、下图所示历史文物见证了( )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基本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3、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括号处应填充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D.以“阶级斗争为纲”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A. 三大改造
B. “九一三事件”
C. “一五”计划
D. 粉碎“四人帮”
5、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6、根据学习专题归纳梳理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的这些史实,应属于以下哪一学习专题
●中共十六大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与科学发展观
A. 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与完善
B. 建国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7、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被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上的部门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8、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大生纱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 )
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
9、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改革开放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哪些体制改革?
①政治、经济
②生态文明
③科教、体育
④党的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④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13、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中,人民空军飞行小队为进行救援任务从五千米高空跳伞,创造了世界飞行史上的奇迹。人民空军建立的标志是。
A. 空军司令部成立
B. 参加抗美援朝
C. 组建航空兵团
D. 组建第一个飞行小队
14、中国目前已经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5、“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
A. “大跃进”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历史图片可以记录历史事件。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新中国的诞生
B.土地改革完成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17、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是指(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设立特别行政区
D.成立五大战区
18、“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资不姓社”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的部分内容,这些谈话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
A.如何进行城市改革
B.如何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C.如何打开外交工作局面
D.如何开展民族工作
19、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以下是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
历史上________对我国的侵略 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建立据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00年,与其他七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镇压义和团运动。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俄
20、我国人民掌握时间有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A. 群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 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群众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D. 群众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21、填空题
(1)从1953年开始,我国相继对农业、手工业和______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的转变。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
(2)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______,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2015年,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在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6)1953年,______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
22、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4、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25、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6、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7、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8、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2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30、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
31、周恩来在年少求学时即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经过新中国七十的艰苦奋斗,到今天“中华之崛起”已经不再是一个预测性的话题,而是一个被热议的现象。
假如你参与以下几个分话题的讨论,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1)话题一:中国崛起了吗?(写出你的判断并写明理由)
(2)话题二:中国模式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请你总结中国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或者经验是什么?
(3)话题三:中国崛起的挑战你认为,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32、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3、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3—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4、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新篇章。请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一的相关知识。说出这一事件中哪一提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图三体现了我国“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首次成功实践,分析促使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4)据图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的举办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5)上述史实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