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国两制”是为实行祖国统一而提出的。在解决下列问题中,不能适用的是( )
A. 西藏问题 B. 香港问题 C. 澳门问题 D. 台湾问题
2、“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他”是
A. 王淦昌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钱学森
3、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是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 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
D.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题文)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焦裕禄 D. 钱学森
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6、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神州”七号实现了太空漫步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7、“为了不暴露埋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他体现的 “精神”是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集体主义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8、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中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A.—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时期
C.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9、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 APEC会议
10、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到195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到1952年底,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C.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D.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新政权的巩固
11、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请回答这一次我们去”取得的成果是
A.签订《双十协定》
B.发表《论解放区战场》
C.发表《论统一战线》
D.发表《论联合政府》
12、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是
①“经济特区”
②“包产到户”
③“公私合营”
④“下海经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列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⑤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4、“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 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材料反映了
A.从世袭制到禅让制 B.夏朝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
C.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15、推动下图所示深圳市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区域自治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特殊的政治制度 D.浦东新区的带动
1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土地改革的意义”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时,得出了以下认识。其中认识错误的是( )
A.消灭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公有 B.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主人
C.巩固人民政权,粮食产量增加 D.农业恢复发展,促进工业建设
17、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挥刚组建的空军参战,他们不畏顽敌,敢与美国空军“空中拼刺刀”。到停战协议签字前,我志愿军共扩编到有12个空军师参战。这表明抗美援朝
A.促进了国防现代化发展
B.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8、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A.推动了工业体系的建立 B.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19、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开始。1980年,中央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它们是珠海、汕头、厦门和
A.深圳
B.广州
C.上海
D.天津
20、2020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的贡献是
A.链霉素的发现 B.推动克隆技术的进步
C.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制 D.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1、开国大典
(1)时间、意义: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____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2、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____。
24、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5、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6、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27、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政策。
28、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30、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31、什么事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请举例“最可爱的人”中的代表人物
33、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确立了邓小平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始实行以 为主的责任制。
(2)袁隆平在农业科技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