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八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上海
3、他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
A. 焦裕禄 B. 袁隆平 C. 邱少云 D. 邓稼先
4、从1985年开始,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农产品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或者按照协议的价格卖给国家
B. 其余的农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交易
C. 形成了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的双轨制
D. 标志着农村经济开始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5、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2013年4月3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及首都数万干部群众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做出建立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决定的会议是
A.中国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下图反映出明朝( )
《流民图》
A.民不聊生
B.经济繁荣
C.社会稳定
D.政治清明
8、在朝鲜战争上,为了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灼,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是
A.黄继光 B.彭德怀 C.毛岸英 D.邱少云
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开展全方位外交
10、新中国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政协会议 B.中共八大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④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12、“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句诗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国粹艺术,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
A.昆曲
B.散曲
C.杂剧
D.京剧
1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学校
D.清华大学
14、2020年两会期间高票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这被称为“港版国安法”,这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同时也体现了处理香港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
A.香港优先 B.共同富裕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5、我国担负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
A.火箭军
B.陆军
C.空军
D.海军
16、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台湾光复
17、下图是1979~1982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人的变化情况,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集体劳动盛行
B.实行包干到户
C.乡镇企业兴起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8、对下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 原煤(万吨) | 钢(万吨) | 布(亿米) | 粮(万吨) |
1952年 | 6649 | 135 | 38.3 | 16392 |
1957年 | 13000 | 535 | 50.5 | 19505 |
增长率(%) | 96 | 296 | 32 | 19 |
A.工业产品比农业产品增长快
B.钢铁是产量最多项目
C.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工农业得到均衡发展
1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备新中国做了准备,其召开的地点是在
A.北平 B.西柏坡 C.延安 D.南京
20、“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A. 两岸对峙
B. “台湾独立”
C. 祖国统一
D. 反攻大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2、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1)“__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________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___________道路,一切权利属于___________。
24、_____年,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运动。教训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___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6、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7、(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28、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________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____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______、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0、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了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________
31、情境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工作报告上写道:“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其胜利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决策和思想路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一个伟 大的战略转变。”
(1)材料一的内容说明长期以来哪一思想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为了纠正这一思想,引发了哪场大讨论,从此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哪项重大战略决策 ?提出哪一重要思想路线?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共曲折的奋斗历程给你怎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