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8年1月1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电文中称:“据可靠的目击者直接计算及可信度极高的一些人来函,充分地证明:日军的所作所为使不下30万的中国平民遭杀戮。”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 )
A.上海
B.北平
C.南京
D.天津
2、某网站举行了主题为“中美关系回顾与前瞻”的专家论坛,下列四种观点不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保持了友好交往的历史
B. 近代历史上美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D. 1979年以来,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3、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9年4月1日,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安息。志愿军战士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4、列宁有句名言:“宪法是什么?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切实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提供重要保障。我国第一部宪法是何时颁布的( )
A.1950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5、下列地区中,最早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A.新疆
B.内蒙古
C.广西
D.宁夏
6、它矗立在茫茫大漠之中,留下了千古的迷团,无数人写下动人的诗篇,公元前2700年就已经存在,见证了民族的盛衰。它的作用是:( )
A.观测天象
B.轮回的地方
C.法老的陵墓
D.拍电影
7、美国记者斯诺说:“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 是指( )
A.湘赣边秋收起义 B.工农红军长征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开辟敌后战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
A. 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全面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9、下列表格中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不正确的是
A | 初步提出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
中共十二大 |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
B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基本路线 |
C | 形成理论 | 中国十四大 | 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D | 写入党章 | 中共十六大 |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A
B.B
C.C
D.D
10、苏州东山人沈莱舟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民族品牌“恒源样”。他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段话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农业合作化
B.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国有企业改革
11、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严重的失误”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包括:
①忽视了群众主观努力的作用 ②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
③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严重践踏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3、文艺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将下列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庆贺香港回归祖国》b《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c《游击队歌》
A. abc
B. cba
C. bac
D. cab
14、电视纪录片《太冒钋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外交人才辈出
B. 西方国家的衰落
C.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5、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③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④我国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A. 辽宁舰
B. 镇远号
C. 致远号
D. 东方红一号
17、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新中国成立时
B.1955年亚非会议上
C.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D.1954年访问印度、缅甸时
18、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它指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19、“党的好干部”说的是
A.邱少云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20、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3、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24、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5、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是__________
(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
(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27、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的_______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三个阶段。
29、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30、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31、改革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 。
32、民以食为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哪一年?将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一起的具体组织名称?
(3)下图是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党错误进行的两个运动,请用一句话简要客观评价这两场运动。
(4)从1978年开始,我党实行哪项土地政策使“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5)根据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谈谈你的感悟。
3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两例。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