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的总体构架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实施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施行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2、小铁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些资料。请为这些资料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①周恩来与尼赫鲁会谈首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③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言
④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A.人类命运,国际和平 B.亚非崛起,民族独立
C.军事竞争,中国力量 D.世界舞台,中国角色
3、下列戏剧艺术不属于建国后的是( )
A.《雷雨》
B.《红灯记》
C.《红色娘子军》
D.《茶馆》
4、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同学们参观了当地举办的建国后英雄模范人物展,看到以下一组图片。对他们所作贡献和事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国防事业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楷模
C.勇于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成为过渡时期各条战线的英雄
5、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实行了
地主和富农 | 占农村人口不到7% | 占有土地54% |
贫农和雇农 | 占乡村人口57% | 占土地14% |
A. 土地改革
B. 包产到户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
6、自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11年间海军圆满完成了1275批中外船舶护航任务,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这说明( )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只重视海上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海军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7、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存在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农村出现“大包干”
8、40年来,珠海从一个默默无闻、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发展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并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的“窗口”作用。珠海的发展成就得益于被中央设立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特别行政区
9、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A.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B. 废除了部分封建土地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10、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包括
①开国大典
②三大改造
③抗美援朝
④中共八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1、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
A. 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B. 第一个直辖市 C. 第一个自治州 D. 第一个自治县
1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四大
B.十二大和十五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五大
D.十三大和十五大
13、1985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这场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按劳分配
14、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B.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D. 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15、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次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理解最恰当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让位给了袁世凯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16、《人民日报》曾刊文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①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据央视新闻2017年4月26日电 :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今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
A. 华东军区海军 B. 北海舰队 C. 东海舰队 D. 南海舰队
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门对这场讨论“不表态”“不介入”,汪东兴也在若干场合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冷却下去。这说明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党中央对社会舆论失去控制
D.社会对学术真理热情空前高涨
19、流行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大二公”
②“抗美援朝”
③“招商引资”
④“铁人”王进喜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②①④③
20、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2、1956年, ______ (会议)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1992年, ______ (会议),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4、读图学史:
(1)图一人物是在__________战争中涌现出的中华英雄儿女,他们发扬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
(2)图二人物是___________,他被称为“中国的航天之父”。他对祖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是研制“_________”。
25、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6、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的总路线。
27、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_________的大讨论。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________。
29、记载玄奘西行见闻的书籍是________。
30、_______ 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 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32、西藏的和平解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解放以来,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回答:
(1)西藏是在哪一年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3)新中国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作用如何?
3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分别指什么?
(2)依据所学指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严重曲折?
(3)根据材料二,概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