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

    A.契丹·党项族

    B.藏族·回族

    C.蒙古族·满族

    D.回族·维吾尔族

  • 2、分析如图清朝前期人口增长与人均田地统计图,错误的是

    A.乾隆时期人口迅速增长

    B.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

    C.乾隆时期人地矛盾突出

    D.清朝前期经济衰退

  • 3、“明志焚衣怒发冲,沙场溶血满弯弓。北征未竟无须恨,东渡终成不朽功。归葬祖茔千古祭,立碑故里万民崇。登高远眺波涛涌,一统神州此愿同。”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成功

  • 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壁。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

    B.唐玄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 5、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下列有关作者及其诗歌(节选)的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抒发了作者的报国情怀 B.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

    C.都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D.抗击的对象都是金

  • 6、“黄袍加身”反映的是下列哪个朝代建立(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7、“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兵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 重文轻武

    B. 外轻内重

    C. 尚武轻文

    D. 重视边防

  • 8、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教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哪一民族形成于元朝

    A.藏族

    B.回族

    C.壮族

    D.白族

  • 9、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发展到高峰时,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形势下始终将中国的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在20世纪70年代初,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他”指的是:

    A.朱德

    B.毛泽东

    C.叶剑英

    D.邓小平

  • 10、郑成功曾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睽一说:“此地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A. 香港

    B. 新疆

    C. 台湾

    D. 西藏

  • 11、唐太宗在用人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举。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这段话道出了他的选人标准是

    A.任人唯亲

    B.无才可用

    C.自我推荐

    D.任人唯贤

  • 12、淮安市名称“淮安”寓意“淮水安澜”。中国历史上曾以淮水为界的两个民族政权是(     )

    A.北宋和辽

    B.辽和西夏

    C.北宋和金

    D.南宋和金

  •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北宋与蒙古对峙

    B. 宋夏和议

    C. 南宋与金对峙

    D. 宋辽对抗

  • 14、由信息点“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二世而亡(37年)”可以推断,该王朝为

    A.商朝 B.秦朝 C.隋朝 D.明朝

  • 15、“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是

    A.康熙亲征噶尔丹

    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土尔扈特部回归

  • 1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其中,“唐宗“指的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 17、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 18、隋朝在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的局面。下列有关隋统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结束分裂,完成了南北的统一

    B. 灭陈而统一的皇帝是隋文帝

    C. 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D. 隋朝短命而亡说明统一不合历史潮流

  • 19、下图为清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与此相关的制度

     

    A. 密切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

    B. 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C. 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 统一了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 20、“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文中描绘的是郑和船队远航的壮观景象。以下地区郑和船队没有到达过的是( )

    A.东亚日本

    B.东南亚和南亚

    C.红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安史之乱过程:____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____年被平定。

  • 23、元曲四大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

    (1)唐朝时,___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2)贞观初年,_________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实行______的对外政策。

  • 25、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

    (2)商业:

    ①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_____

    ②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____,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____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乾隆时期的____,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邦,拥有雄厚的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 山西商人组成的____,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____”,便于货币流通。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____,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荼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26、瓦子在宋代的城市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27、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28、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格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舟、渔船“片帆出海”。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29、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原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____。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_____”,扩大侵朝战争。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____,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____。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

    (3)时间、司令员: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4)概况:中国人民志愿军同_______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 30、唐时,称印度为___________,玄奘西游写成《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对号连线(请将朝代、人物、作品正确连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隋朝——

    (2)北宋——

    (3)元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材料一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唐朝时期改进和创新的两项生产工具是?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