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牡丹亭》的作者,他是
A.洪昇 B.沈括 C.孔尚任 D.汤显祖
2、史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一国土面积辽阔的时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3、清朝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所采取的重要措施是设置
A.驻藏大臣 B.乌里雅苏台将军 C.伊犁将军 D.新疆省
4、人物是历史舞台上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与澶渊之盟关系最密切的有
①宋高宗
②宋真宗
③岳飞
④寇准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最终完成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A. 元昊 B. 完颜阿骨打 C. 铁木真 D. 忽必烈
6、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材料反映了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
A.唐朝繁荣统一 B.唐诗兴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7、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以下科技成就属于宋代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8、佳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唐朝中外交流 高僧:玄奘、鉴真 方式:对内引进、对外输出 作用:________ |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②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③促进了唐朝科举制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担任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限制
C.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D.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10、后晋成德军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反映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A.五代十国是唐末宦官专权的延续
B.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C.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D.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1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后期和杨贵妃歌舞升平,出现安史之乱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颂赞干布,增进汉藏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在讲话中将经典诗词“古为今用”。在一次讲话中,他引用了“诗仙”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仙”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孟浩然
13、《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颜(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 扩大六部权力
B. 加强君主专制
C. 扩大地方权力
D. 改革丞相制度
14、下图人物科学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器 D.指南针
15、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创立
A. 秦汉时期
B. 南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请时期
16、率众抗辽,于1115年建立金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完颜阿骨打 D.颉利可汗
17、宋朝初期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的时代背景是:
A. 宋朝人贪生怕死,害怕打仗
B. 辽和金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宋朝军队战争特别多
C. 宋朝统治者轻视军队,缩减军费开支
D. 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
18、原产于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的粮食作物有
①水稻
②粟
③玉米
④甘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商鞅变法期间,土地占有权扩展至庶(平)民,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数量庞大的独立的自耕农。与这一变化相关联的变法措施是( )
A.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D.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0、下列政权中被元朝灭亡的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北宋 ④金 ⑤南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⑤
21、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载体 | 案例 | 说明 |
诗歌 |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1)______”。北宋文学家(2)______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 (10)综上所述,归纳历史信息流传方式的特点。 |
戏曲 |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3)______。清朝中后期,北京一些戏剧家在融合多剧种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一个新剧(4)______。 | |
绘画 | 唐朝画家(5)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 |
书法 |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6)______,(7)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 |
小说 | 曹雪芹的《(8)______》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
地图 |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9)______。 |
22、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3、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24、措施:(1)宋太祖重用____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_____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受到牵制,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2)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____,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局面。
25、宋元时期海路:宋元时期造船和_______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26、下图人物是______
27、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 。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3)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唐代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重要文献
29、巩固: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___,实现了平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1、连线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2)宋代城市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3)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
33、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建立合理而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状元卷
(1)科举制度最早创立于哪一朝?材料一中“状元卷”的出现与这一制度中哪一考试科目有关?
材料二:宋朝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士人地位,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自七下教科书
(2)宋朝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与宋代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宋朝“科技发达”,请以相关史实说明。
材料三: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副对联:“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明清时期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3)材料中的“圣贤书”指什么?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对教育的发展有怎样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