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图右史”这一传统说法,说明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清军入关推翻明朝
C.明末农民起义的进军路线
D.张献忠农民军推翻明朝
2、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下列内容与他有关的是( )
①房谋杜断
②魏征进谏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
④开元盛世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下列诗句中,描述他一生壮举的是
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B.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D.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4、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反映的我国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 秦、隋、宋
B. 秦、隋、元
C. 秦、元、唐
D. 隋、元、唐
5、它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这一朝代指的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那么,导致它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李自成起义
B.自然灾害严重
C.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D.广大农民灾难深重
8、下列各项搭配没有联系的是( )
A.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 蒙古族——松赞干布
C.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 党项族——元昊
9、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东起阳关,西至辽东 D.东起辽东,西至玉门关
10、隋朝末年,一位商人要去大运河的中心城市,请问他的目的地是
A.涿郡
B.洛阳
C.扬州
D.余杭
11、史书所述“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 蒙古族 B. 突厥 C. 女真 D. 回纥
1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
A.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 B.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 D.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13、根据“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人口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土地兼并严重
14、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葡萄牙殖民者 B.荷兰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法国殖民者
15、宋朝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了都市的繁华:“……百戏杂陈,伎艺繁多,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数十里。”宋朝时人们观看“歌舞百戏”的场所被称为
A.驿站
B.瓦子
C.草市
D.票号
16、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A. 李清照
B. 马致远
C. 关汉卿
D. 汤显祖
17、某班进行课本剧表演,小李的台词中有这样几句话:“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给你一片天,送你一片海,朕要你为大明开创伟业,通好万邦。”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李在剧中扮演的是( )
A.朱元璋
B.建文帝
C.朱棣
D.李世民
18、下图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审美观念一致
B.文化交流频繁
C.奢侈风气突显
D.铸银水平相当
19、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为清政府颁赐的用于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的“金奔巴瓶”,该文物可以见证清朝加强了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辖( )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台湾
20、李白诗中“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的情景,最能反映唐朝社会风尚的
A.浪漫
B.强盛
C.封闭
D.开放
21、配对填空
A.徐光启B李时珍C施耐庵D吴承恩E.宋应星F.罗贯中G.汤显祖
《西游记》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天工开物》________《三国演义》________
《农政全书》________《本草纲目》________《牡丹亭》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23、________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全国;_______年,元灭南宋残部,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4、唐朝农业技术不断改进,________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唐都________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5、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有许多走在世界的前列,请列举出来。
(1)_____
(2)_____
(3)_____
2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________完成。
27、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28、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置________。
29、南宋______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__》。
30、唐朝贞观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为“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吴承恩 《西游记》
司马光 《窦娥冤》
罗贯中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三国演义》
李白 《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宋应星 《静夜思》
3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开创了中华文明。请写出建立下列王朝的民族。
(1)辽:________。
(2)西夏:________。
(3)元朝: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二中的“她”是谁?唐朝还有哪两位皇帝对科举制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6)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