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建制管辖
B. 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C.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研究成果
D. 《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2、“约略时光到卯初,劈柴生火费工夫。老妻被面披貂褂,丑婢墙头取数珠。马走如牛车似碾,主人似鼠仆如猪。蓦然溜到军机处,悄问中堂到也无?”这首诗中“军机处”设立于( )
A. 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
3、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 中央集权制 B. 禅让制 C. 王位世袭制 D. 行省制
4、张学良在一首诗中写道:“逆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诗中的“胡”是指
A. 女真族
B. 蒙古族
C. 日本
D. 荷兰
5、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北京。北京当时被称为
A.大都 B.东京 C.余杭 D.临安
6、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隋朝开凿运河 B.古代民族政策
C.唐朝“贞观之治” D.北宋灭国南迁
7、统一女真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铁木真
8、在中国陆续出土了“大食金币”“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唐朝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时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9、如图是反映了隋朝重大历史事件,②相关事件是
A.定都长安
B.统一全国
C.开凿运河
D.开创科举制
10、元朝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御史台
C. 枢密院
D. 宣政院
11、有人说隋朝和历史上的秦朝是“惺惺相惜”,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两朝“惺惺相惜”的是( )
A.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修建大型工程
C.历二世而亡 D.定都长安
12、数据是事实,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战场 名称 | 开始 时间 | 终止 时间 | 小计 |
欧洲战场 | 1939年9月1日 | 1945年5月8日 | 4年8个月零8天 |
太平洋战场 | 1941年12月8日 | 1945年9月2日 | 3年8个月零26天 |
中国战场 | 1931年9月18日 | 1945年9月2日 | 13年11个月零16天 |
苏联对日作战 | 1945年8月9日 | 1945年9月2日 | 25天 |
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的
②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③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帮助
④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 )
A.四川行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 D.中书省
14、唐朝手工业部门众多,以丝织业和陶瓷业最为重要。其中,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是( )
A.越窑 B.钧窑 C.定窑 D.刑窑
15、“尽道隋亡为此河(都说是隋朝灭亡是因为这条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可是到今天它还千里流淌不息)。若无水殿龙舟事(若不是因为乘龙舟到江南游玩),共禹论功不较多(杨广功绩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比)。”唐朝诗人皮日休这首诗里评论的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6、明洪武年间,皇帝规定各级人士的居住面积:公侯级别,可以住七间、九架的房子;一品、二品,可以五间、九架……普通百姓的房子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或饰彩色。材料所述折射出( )
A.明朝皇帝提倡节俭
B.明朝皇帝关心民众生活
C.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D.明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17、据统计,998年至1126年,朝中显贵官僚,武人出身仅占官僚总数4.5%,科举出身者则占总数39.9%。这说明宋代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武轻文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18、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19、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才学气质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
20、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例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例变革的一项是
A.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B.采用文官取代武将担任地方官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1、唐诗
(1)概况:唐朝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2)诗人代表
李白 | 他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因此享有“________”的美誉。 |
杜甫 |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
________ |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
2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明清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机构—一
(2)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机构——
(3)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机构——
(4)清朝时期,在广州设立的负责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23、《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4、后人尊称炎帝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5、清朝康熙帝时,为了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雍正帝时,为处理西北军务,朝廷临时设立__________。
26、宋朝的______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息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巩固;清朝的______政策造成了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7、____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28、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的中原汉族政权的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在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少数民族首领称为“________”。藏族祖先在唐朝时称为________。下图中的人物统治时期时该族有一位历史人物通过联姻谱写了族团结的佳话,她是________。
北宋时,与北宋并立的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分别属于________族、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它们同北宋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如:北宋与辽之间订立________;南宋时期,________年宋金议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友好相处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29、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下列事件所发生的朝代。
(1)黄巢起义——
(2)与辽签订“澶渊之盟”——
(3)郑和下西洋——
(4)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30、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 ;北宋兴起的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32、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下列图书,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给下列同学(只需填相应的字母):
A.《西游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三国演义》
(1)小张同学长大后想成一名中医,你应将____分给他。
(2)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3)小明同学想要一本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书,你应将____分给他。
(4)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3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材料―:
(1)图①成就最早的发明者是谁?
(2)请写出图②中李时珍药物学著作名称?
(3)图③中明长城东西起止点各自到达哪里?
材料二: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4)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部通史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5)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这位诗人是谁?
(6)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