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由于唐朝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试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2、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建立 ②西夏建立 ③南宋建立 ④金建立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作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水排、筒车
B.曲辕犁、筒车
C.灌钢法、提花机
D.翻车、提花机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
A. 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 在宰相之下设立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C. 由中央派遣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
D. 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5、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西藏的面貌发生了震铄古今的沧桑巨变。下列关于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太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迎娶文成公主的是当时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元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此时出现的新民族是
A.畏兀儿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7、唐朝末年以来,武将拥兵自重,致政权更迭、战乱不休。宋太祖接受这一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禁军将领有领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
C.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 设太尉节制武将
8、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材料表明
A. 五铢钱的统一铸造 B.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 造船技术很发达
9、澶渊之盟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澶渊之盟是宋
A. 与辽议和 B. 与西夏议和
C. 与金议和 D. 与元议和
10、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
11、如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代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B.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中断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
D.交通状况阻碍当时中外交流
13、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在搜集主题为中外交往的相关图片时,你认为下列哪一幅图片不可能入选的是
A. 《步辇图》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行》 D.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14、元朝时,具有监察职责的机构是( )
A.刑部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御史台
15、文物富含信息。下图文物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我们不能获取到的信息是
A.唐代社会开放包容
B.唐代陶瓷工艺精湛
C.唐人生活丰富多彩
D.唐代商业十分繁荣
16、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城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17、2020年1月,“中印文化交流图片展”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展览的历史人物图片中最有可能包括
A.杜甫 B.鉴真 C.张骞 D.玄奘
18、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玄奘和鉴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中华文明
D. 扩大唐朝疆域
19、历史老照片是人们用相机留下的历史印迹,是历史事实的形象再现。老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下图)再现的历史场景出现的原因有( )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西夏建立后颁布统一货币(如下图),从这枚货币的形制来看,西夏政权建立后
A.多次攻打北宋
B.主动学习唐宋先进制度
C.积极发展边境贸易
D.任用汉族知识分子担任官职
21、从_____________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叫________;唐朝时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________;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是在________,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________。
23、626年,李世民上台,在位统治20年,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__”。他评价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大臣__________。
24、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____;清朝规定由朝廷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5、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_____,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_____。
26、明成祖称帝后,派_____ 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7、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28、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________。
29、金灭辽及北宋
(1)金灭辽的时间是____年
(2)1127年金灭____,史称靖康之耻。
30、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________(写清X年X月X日)地点_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他的诗有“诗史”之称——
(2)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契丹”——
(3)他是党项族人,于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
(4)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1115年建立金朝——
33、“世界屋脊”上的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根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驻藏大臣早期的职能是监管……到乾隆十五年(1750)不再设郡王爵位,颁布《酌定西藏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治;打败廊尔喀之后,乾隆五十八年出台全面管理西藏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由办事大臣统管全藏。
——《清代驻藏大臣传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A地区的管理措施。
(3)归纳材料三中驻藏大臣职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