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一记载可以佐证( )
A.农业技术的成熟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朝政权的更替
D.《齐民要术》的传播
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辽宋夏金
D.五代十国
3、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正式创立于( )
A.隋文帝 进士科 B.隋炀帝 进士科
C.武则天 殿试 D.唐太宗 分科考试
4、白居易《长恨歌》“渔阳肇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叙述了导致唐朝由盛转袁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蒙古的兴起”“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些信息反映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6、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叫做“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7、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剧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雅俗共赏。被誉为“国剧”的是
A. 昆曲
B. 豫剧
C. 京剧
D. 晋剧
8、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8年召开
B.提出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C.正确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主要矛盾
D.八大制定的路线是错误的
9、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 辽一南宋一金 B. 西夏一辽一金
C. 西夏一金一南宋 D. 金一西夏一南宋
10、南宋时期曾经参加过北方抗金斗争的人是( )。
A.司马光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11、“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著名的抗金英雄的墓碑两边所题的对联,其中你知道“忠骨”指的是谁?
A.岳飞 B.岳云 C.文天祥 D.宋高宗
12、历史发展既有传统又有创新,下面所列信息按照唐,宋,明的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五铢钱—开元通宝—交子
B.西域都护―宣政院―驻藏大臣
C.《静夜思》李白―《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西游记》吴承恩
D.《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天工开物》宋应星―《本草纲目》李时珍
13、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14、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
D.士大夫的提倡
15、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有“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汉代洛阳 B.唐代长安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16、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 西夏建立 B. 澶渊之盟 C. 元朝建立 D. 金灭北宋
17、“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
B.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王建)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18、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京剧形成于哪个朝代(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0、“开凿大运河”“创立进士科”“营建洛阳,多次巡游江南,暴政而亡”。由此可知,这个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高宗
21、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_____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2、清朝在对全国的统治过程中,在政治制度方面基本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做法,进一步加强________,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祟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3、两宋时期,词风委婉、细腻、清秀的女词人是________。
24、广州、_________、明州的造船业 ,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_________。
25、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1260年,______继承蒙古汗位。
(2)______年,______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______。
(3)______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______。______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4)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6、安史之乱过程:____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____年被平定。
27、下图是宋代发明的一种拔秧工具______________。
28、填空题:(5小题)
(1)司马光的____________与司马迁的____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______________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火药和烟火在_______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______________、甘薯、______________、花生和____________等农作物。
(4)明朝的科技名著有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_、宋应星的____________和徐光启的_____________。
(5)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_______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____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_______修筑的。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 。
30、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________》一书。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外,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________”。
31、连线题
32、该事件推动了中日文化的友好交往,将中国先进的佛教、医药、建筑、雕塑、文学、绘画、书法等技术知识传播到日本。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这样描述该事件的中心人物: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33、古代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政治篇)材料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1)上面这句古诗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经济篇)材料二《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用史实说明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科技篇)材料三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类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未涉及”。
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
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
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
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
(文化篇)材料四近年来,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
(4)依据材料四,结合自身谈谈对阅读方式变化的看法。
(5)阅读明清小说,感受中华文化。曹雪芹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概括你对该小说的一点认识。除此之外,请列举出明清时期另外一位小说家及代表作,并用一句话介绍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