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银川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口”应是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云南

  • 2、著名学者余秋雨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建了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禹

    B.李冰

    C.商鞅

    D.蒙恬

  • 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在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苗族

    C.回族

    D.藏族

  • 4、下图是秦统一后制造的“铜权”。据此可知秦朝(     

    A.加强思想控制

    B.抵御匈奴南侵

    C.强化经济管理

    D.巩固王权独尊

  • 5、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 6、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东迁,得名于鲁国史书《春秋》,为东周历史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社会特征是( )

    A.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B.青铜文明极度繁荣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中华文明出现曙光

  • 7、如下图所示是一位同学撰写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录,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 B.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 D.洋务派创办新式教育

  • 8、下图所示为明长城图,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同被世人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     

    A.推进文化建设

    B.出于军事防御

    C.方便民族交往

    D.扭转经济形势

  • 9、汉武帝临终前,册立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同时下令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处死,开了“立子杀母”的先例,此后被许多朝代沿用。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

    A.诸侯叛乱 B.宦官专权 C.外戚干政 D.农民起义

  • 10、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是(  )

    A.北方地区 B.长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 11、元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回族

    B.女真族

    C.畏兀尔族

    D.藏族

  • 12、2021年七夕晚会,河南卫视开场节目《龙门金刚》模仿龙门石窟中的“伎乐天”,一出场就惊艳众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媒体在海外平台上进行了报道,中国驻外使馆纷纷转发,中国之美让人心生自豪。下列选项中,与龙门石窟的开凿相关的是(  )

    A.佛教的传播

    B.道教的产生

    C.历法的颁行

    D.山水画的形成

  • 13、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为强化皇权,废除行省制度的明朝皇帝是:( )

    A.朱元璋

    B.朱棣

    C.朱高炽

    D.朱瞻基

  • 14、“状元”“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15、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与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大战

    B.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C.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 16、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采用(     

    A.高温烘焙法

    B.泥范铸造法

    C.锻造火烧法

    D.磨光钻孔法

  • 17、下列选项中,结束了西晋以后200多年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趋势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 18、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他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建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当时中国的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B.   C.   D.

  • 19、下图所示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初步建立

    C.繁荣与开放并存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20、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2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商鞅的建议,焚书坑儒。

    错误: 订正: .

     

  • 23、搭配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E.韩非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主张“兼爱”、“非攻”——。

    (4)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依法治国——。

    (5)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24、(1)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2)汤显祖的代表作——。

    (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中国那一传统节日——。

    (4)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剧种——,后被称为京剧。

  • 25、抗元大臣__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 26、发现过程及意义:北京人遗址最先于______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 27、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

  • 28、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907年,朱温灭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

  • 29、《送子天王图》是唐朝著名画家____的作品;北宋张择端的《____》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 30、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A.禹

    a.夏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B.桀

    b.将都城迁到殷

    C.汤

    c.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D.盘庚

    d.商朝的建立者

    E.纣

    e.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2)“史学两司马”是——

    (3)明朝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4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陶器、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三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走到蕲县境内,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被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班固《白虎通》

    (1)据材料一,请归纳从中能获取的关于北京人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名称。(写出两个即可)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起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4)除了材料四中的两则传说,你还知道有哪些传说?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