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大理白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通过以下四幅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盛唐(     

    A.清明的社会风气

    B.繁荣的经济状况

    C.激扬的社会气象

    D.多彩的都市生活

  • 2、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马陵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 3、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学会用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4、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入

    C. 半坡人

    D. 山顶洞人

  • 5、与商朝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有

    ①盘庚迁殷

    ②牧野决战

    ③国人暴动

    ④烽火戏诸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6、他是即将步入近代的中国人的启蒙者,意识革新的先驱者。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著作:“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他的著作取名《石头记》,文中的“他”是

    A.徐光启

    B.汤显祖

    C.施耐庵

    D.曹雪芹

  • 7、北宋时,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目的是(     

    A.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削弱相权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 8、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A.《黄帝内经》

    B.《兰亭集序》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 9、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这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A. 察举制度的实行

    B.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

    C. 科举制的创立

    D. 八股取士制度的形成

  • 10、东汉时官至太守仍坚持给百姓看病,且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李时珍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 1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制造陶器

    C.种植粟和水稻

    D.穿纺织品原料的衣服

  • 12、传说大禹治水,你认为应该是

    A. 黄河 B. 长江 C. 淮河   D. 珠江

     

  • 13、“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译为:周幽王做了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把烽火点燃,诸侯们就都会过来)材料说明诸侯应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见天子 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 D.定期服役

  • 1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以享受米饭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 1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关于都江堰的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B.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构成

    C.都江堰修建于战国后期

    D.都江堰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 16、下图所示内容,就史料类型而言,属于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影视史料

  • 17、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 18、史书记载:“秦能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国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管仲改革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商鞅变法

  • 19、汉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通过历代传承已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在下列“马”字的书写演变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A.

    B.

    C.

    D.

  • 20、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同时,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府设置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 22、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23、光武中兴:

    (1)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 24、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616年,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5、960年___________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 26、唐朝时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玄宗时期封______首领为怀仁可汗;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27、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____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8、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洒脱浪漫,“诗仙”美誉——

    (2)悲愤凄婉,“诗圣”美称——

    (3)诗作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唯一女皇帝——

    (5)唐玄宗时的贤相(一位即可)——

    (6)灭亡唐朝的节度使——

  • 29、炎帝和黄帝受到后人的尊崇,被尊称为______;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

  • 30、明朝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____;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左右两项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赵匡胤                         下西洋   

    李自成                         杯酒释兵权   

    曹雪芹                                   

                              《红楼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松赞干布迎娶的唐朝公主是——

    (2)被宋神宗任用主持变法的是——

    (3)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的是——

    (4)被“黄袍加身”的是——

    (5)率领起义军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实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体验民族之情】

    材料一   唐朝加强对室韦、靺鞨、回屹、南诏等民族的管理,分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官衔,任用这些民族的人到长安做官;效仿汉朝与边疆部族进行通婚,最有名的“和亲”公主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恢复对西域的统治,再一次疏通丝绸之路,开通“参天可汗道”。

    【触及民族战争】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族史纲要》

    【感悟民族交融】

    材料三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管理边疆民族的措施。(2点即可)

    (2)据材料二,分析“榷场”“互市”是怎样的场所。概括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

    (3)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