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这体现了西周实行(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2、唐朝对外交往活跃,唐文化辐射周边各国。其中,仿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的是﹙ ﹚
A.波斯
B.天竺
C.日本
D.大食
3、隋朝是短暂的,但它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直到以后很长时间都让人受用不尽。其中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分别是
A.都江堰、分封制
B.长城、小篆
C.大运河、科举制
D.明长城、文字狱
4、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到两河流域
C.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中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
D.汉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一仅有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的
6、为避免重蹈西汉覆辙,东汉光武帝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但最终东汉还是让“后宫之家”成了 政权的掘墓人。由此可推断,东汉后期出现的局面是( )
A.农民起义频发
B.藩镇割据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土地兼并
7、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诗中赞美的是
A.祖冲之
B.王羲之
C.顾恺之
D.司马迁
9、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
A.东汉走向衰亡
B.百家争鸣出现
C.民族政权并立
D.皇权不断衰落
10、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有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C.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1、下列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
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
③沉重赋税
④严刑苛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后汉书》记载“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有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dui怨恨),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上述材料记述的是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
A.外戚专权,朝政腐败
B.皇帝年幼,不理朝政
C.宦官挟持皇帝擅权专横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3、《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介绍说:它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这部书是
A.《史记》
B.《兰亭序》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
14、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5、如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这种情况直接相关的是( )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献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7 | 9 |
寿命 | 27 | 2 | 32 | 30 | 3 | 9 | 36 | 34 | 18 | 54 |
A.“七国之乱”爆发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爆发
D.自然灾害连年频发
16、下列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C.使用磨制工具
D.掌握制陶技术
17、“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实现材料在“天下为一”的人物是
A.
B.
C.
D.
1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最早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下列对不同朝代科举制度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是最早设置科举考试的朝代
B.隋朝发展了科举制度,设置了武举
C.唐朝科举重视诗赋考核,并开设了进士科
D.明朝八股取士发挥了学者的真才实学
20、三国的吴国,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当时的地名是( )
A.建康
B.江宁
C.建业
D.应天
21、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年,目的是( )从而使本国在争霸战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22、______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23、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24、【青铜·国之重器】商代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5、唐朝都城洛阳,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太宗时期,把 嫁入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
27、填写历史人物和其功绩。
人物 | 历史功绩 |
| 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
| 著有《天工开物》 |
| 把法国大革命带入高潮 |
| 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的制度——————。
(3)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4)战国时期在成都西北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29、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被誉为“ ”。
30、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_______进行变法。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32、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地名。
(1)秦朝的都城______
(2)东汉的都城______
(3)南朝的都城______
33、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创新】
材料一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摘编自王祯《农书》
材料二 操作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1)请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工具名称。除此之外,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还有什么创新?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生产工具的创新对古代农业发展的作用。
【技术进步】
材料三 瓷枕是古代寝具,定窑孩儿枕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它釉色白润如玉,工艺精巧,孩儿伏卧在床榻上,两臂环抱垫起头部,两足交叉上跷,似乎在床上撒娇蹬腿,栩栩如生,活泼有趣。孩子的形象寄托着古人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期冀,或带有祈求多子多福的意义。传世的孩儿枕稀少,因而十分珍贵。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摘编自牛叶《探究宋代定窑孩儿枕的艺术特色》
(2)材料三中的“孩儿枕”具有的有哪些特点和历史价值?北宋兴起的哪一制瓷地点,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人口迁移】
材料四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
人口 | 占全国人口比例 | 人口 | 占全国人口比例 | ||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 2080万 | 40% | 3120万 | 60% | |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 5500万 | 65.5% | 2900万 | 34.5% | |
——摘编自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
(3)根据材料四,指出唐宋时期人口分布的变化。它反映了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选取其中一个角度,以“国家经济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