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2、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启开启了世袭制
B.纣灭夏建立商朝
C.西周实行郡县制
D.周武王建立东周
3、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和丝织品最远可以运到
A. 非洲
B. 南美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4、“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A.陈胜、吴广起义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5、“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部作品是( )
A.《诗经》
B.《史记》
C.《论语》
D.《春秋》
6、《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胡桃、松、榆等植物大量存在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中)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说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依靠采集生活
D.会制造石器工具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
8、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
10、文物、遗址、遗迹是研究古人类活动的重要证据。下列资料可用于研究( )
半地穴圆形房屋复原图 人面鱼纹彩陶盆
A.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B.河姆渡人的农业
C.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D.炎黄部落的农业
11、大禹陵,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教人耕种与医药 B.治理水思,造福人类
C.发明养蚕缫丝技术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强化了中央集权
13、“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铭文
14、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牧野之战
15、下列朝代中,曾经定都在洛阳的朝代有:
①西周
②东周
③东晋
④东汉
⑤曹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16、《天龙八部》通过对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说中所述的历史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政权频繁更迭
17、汉武帝时期,出现大一统局面的原因包括( )
①“文景之治”后,社会比较富裕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③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加强诸侯国势力④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两宋时期是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其中被金所灭的政权是
①北宋 ②南宋 ③辽 ④西夏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19、下面的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灿烂的青铜文明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古代纹饰的演进 D.灿烂的中华文明
20、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1553年,哪一国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开始;_____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青铜器的出现(1)时间:____(2)地点: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3)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____________遗址出土了铜镜。
23、【青铜·国之重器】商代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_____)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
(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
(4)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统一通用文字是(_____)
(5)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
25、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①下令“______________”,让士兵_________________;(解甲归田)
②将奴婢释放为___________,以增加_________________。(释奴为民)
③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赋税,相应地减免___________。(轻徭薄赋)
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长安B.安息
27、司马光编著的(_______)是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著作。
28、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________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9、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一起发动叛乱的是
30、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
31、将下列人物和相关称谓及成果连接起来:
32、列举两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两个。
33、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南下……
——《中外历史纲要·上》
(2)分布在蒙古草原的“胡人”主要指的是哪些少数民族?“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中“机”指的是什么?(一句话概括)
材料三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分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4)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交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