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民族区域__________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②在郁达夫先生笔下,北国的秋显得那样__________、悲凉,秋味十足。

    ③他细细__________,好不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A.自制   清净   琢磨 B.自治 清静   捉摸

    C.自治   清静 琢磨 D.自制 清净   捉摸

  •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两个词语,在语境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屡战屡败不要紧,关键是要屡败屡战

    B.看问题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C.做事情讲究方法,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可能会事倍功半

    D.有的干部不讲原则,甘做和事佬,对上级笑容满面,对下级满面笑容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

    B.不过数仞而

    C.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D.犹有未

  • 4、《霓裳羽衣曲》是由谁编制的道教乐曲?(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宪宗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remifasola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

    在20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共收录4466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1821年辑录的《小慧集》,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

    20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20世纪初现代学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

    B. 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

    C. 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的清代文献《小慧集》,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

    D. 《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工尺谱的“前世今生”,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

    C. 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

    D. 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乐师用以记录民歌民乐、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

    B. 20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C. 21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反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

    D. 如果没有多方收集和整理工尺谱,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论语》

    (2)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4)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一文中的中心论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收割过程中妇女儿童都来送饭送水,侧面描写出农民的繁忙辛苦。

    (3)韩愈在《师说》中写到,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里,苏东坡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的章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将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融为一体,表现了复杂而又矛盾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 ,表明自己要保持清白,追慕先贤,愿意为正道而死。

    (2)韩愈《师说》中凝练概括士大夫之族门第观念深,耻学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两句,对仗极工,气势雄健,表现了军容之盛及将士们作战前的高昂情绪。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 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 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 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 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石闵字永曾,虎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闵幼而果锐,虎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勇力绝人。虎即位,封为修武侯,历位北中郎将。虎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僭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号称大魏,复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太后,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司马李农为太宰,诸子皆封为县公。新兴王祗闻石鉴之死,称尊号于襄国,改元永宁。石祗遣相国汝阴王石琨帅众十万伐邺。六月,进据邯郸。闵尽众拒之,琨军大败。二年三月,闵攻襄国百余日,祗怯,乃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遣太尉张奉乞帅于慕容俊。中军张春请救于姚弋仲。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闵与十余骑奔还邺,祗使刘显帅众十万,追奔伐邺,闵尽众出战,大败之,追奔至于阳平。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石祗为效。四月,刘显杀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炳、太保张举等。遣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刘显称尊号襄国。三年二月,刘显帅众伐常山,太守苏彦告难,闵师八千救彦,败显于常山,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击之,与慕容恪遇于魏昌城,恪方阵而前,闵众寡不敌,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溃围东奔,行二十馀里,马无故.而死,遂为恪所擒,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敢妄称天子?”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评帅众围邺。五月,送闵于龙城,告廆皝庙而杀之。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詹事刘猗,奉表降俊。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开门降评。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后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钟及诸王公

    卿于蓟。初、慕容俊斩闵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岁太和八年也。

    (选自《十六国春秋·石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善谋,勇力绝人 善:擅长

    B. 迁其民于邺 迁:徙居

    C. 慕容俊已克幽蓟 克:制伏

    D. 马无故而死 故:原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它亦可指武将、将军名号、官署名称。

    B. 古代称黄河为河,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以西为河外。这些是按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

    C. 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D.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始设,周沿袭,“公”是周封爵之首,“卿”是古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闵本姓冉因为被石虎收养才改名,长大后在谋略、勇气和力量方面都超过一般人。在石虎上位后,备受重用,后来石虎在昌黎被打败,石闵却因保全了军队,声名大振。

    B.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奏请石闵称帝,石闵也在南郊超越职权称帝,号称大魏,恢复姓氏为冉,石闵追加他的父亲为祖隆元皇帝。

    C. 石带领军队与慕容恪作战因为势单力薄,他被慕容恪抓住以后,被送慕容俊那里后,慕容俊责备石闵没有能力却敢乱称天子,石闵为自己申辩,却被处以鞭刑。

    D. 石闵死后,邺中闹饥荒,出现了吃人现象,在慕容俊斩杀石闵的遏陉山,山左右有约七里树木枯死,蝗虫成灾,甚至七个月不下雨,慕容俊祭祀石闵那天才下冰雹。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闵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

    (2)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脸识别是一项新技术,在各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但由于人脸信息是个人独有的、不可替换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违规采集和使用,其潜在风险不言而喻,因此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警觉。

    其实,人们在欢呼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给人类的伦理和价值带来的冲击而忧虑。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