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制度( )
A.科举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井田制
2、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
①垓下之战 ②河套争夺 ③巨鹿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2015年5月21日,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在河北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启动。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两岸,是世界最早的人类发源地之一。从考古挖掘来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应该位于(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4、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A.中国允许俄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了圆明园中的珍藏
5、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成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6、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流
C.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D.唐朝在当时因对外交流活跃、频繁而享有很高的声望
7、考古学家在新疆发现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陆丝绸之路的存在
D.汉代统治区域的辽阔
8、《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史记》有可能查到的相关史实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9、“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里的“战争”是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0、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11、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春秋》
D. 《汉书》
1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称赞的是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13、(旧药物著作)名称杂多,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宋应星面对流民遍地,转而全面搜集 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这表明两人( )
A.关注现实问题
B.提倡创新精神
C.关心国家命运
D.倡导文化专制
14、某学习小组正在进行一次历史探究课。这次探究的主题是“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A.小李: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B.小张: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
C.小王: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小孙: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15、北宋的实行的治国策略是( )
A.诸侯争霸
B.尊崇儒术
C.藩镇割据
D.重文轻武
16、清•赵翼记载:五代乱世“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理”。这主要反映了五代时期
A.藩镇称雄一方
B.社会动荡不安
C.阶级矛盾尖锐
D.官员贿赂成风
17、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19年
C. 公元前60年
D. 公元60年
18、如下图是保存在各地博物馆的商周青铜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 )
A.类型多样
B.等级分明
C.体积庞大
D.铭文众多
19、宋太祖统治时期,大大提升了文官的地位,甚至让他们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也高于武将,这表明宋朝( )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削弱相权
D.分化事权
20、《史记》记载:一位谋士向秦王献计说“秦国很强大,和秦国相比,其他诸侯国不过就是一个个郡县罢了,但是就怕各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希望大王别吝惜财物,使劲贿赂他们的大臣,让他们自乱其政。这样我们不过耗费几十万两金银而已,而诸侯都可以扫平了。”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后来证明这个建议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小故事表明六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基础 B.秦国士兵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C.六国联合也不是秦的对手 D.六国大臣收受贿赂自乱其政
21、孔子学说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__________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_____________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22、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著名的有贞观年间的__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经;唐玄宗时期的高僧__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23、发明“侯氏制碱法”的我国近代科学家是________。
24、宋神宗时,为了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实行________。变法收到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25、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炎黄部落打败_____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
26、尧舜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4)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________。
28、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很多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请正确填写民族对应的政权。
( )契丹族 A辽
( )女真族 B吐蕃
( )党项族 C金
( )藏族 D西夏
29、公元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________”,这一时期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________。
30、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 )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1、将下列时期与其突出的历史特点对应连线:
半坡、河姆渡时期 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 原始农耕
秦汉时期 国家产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国家统一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少数民族
(1)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
(2)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世纪初期,阿骨打建立大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