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②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③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④开凿大运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到直接作用的是( )
A.商业兴盛 B.铁器使用 C.争霸战争 D.各国变法
3、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下列属于“重文”的是
①设置转运使
②提高文人地位
③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④设置通判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4、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想探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问题,他们应该去参观(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下列历史事件与“将相本无种”这一说法有关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楚汉之争
C.巨鹿之战
D.黄巾起义
6、擅长外科手术,并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民间称他为“神医”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神农氏
7、宋初用“分化事权”方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在中央,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
9、某学校要举行历史知识竞赛,下列是小朱同学设计的有关中国古代名人名著的抢答题,其中有错误的是
A.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
B.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C.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D.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
10、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商朝 B.春秋 C.夏朝 D.战国
11、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
A. 建立皇帝制度 B. 确立丞相制度
C. 强化监察制度 D. 推行郡县制度
12、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那么宋元时期的文学是
A.词、曲
B.曲、诗
C.词诗
D.诗、小说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4、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唐。材料描述的这个朝代( )
A.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王朝
B.其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C.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D.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15、滨海是“书法之乡”,滨海公园的一角撰刻着某位书法家的代表作《兰亭序》。他是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6、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各族的客观影响是( )
A.促进民族融合
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
D.促进南北统一
17、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此段话后来被概括为(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
1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商朝
B.汉朝
C.秦朝
D.西周
20、“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赞颂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伟大工程
A.长城 B.都江堰 C.赵州桥 D.大运河
21、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修建水利工程________,该工程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2、华佗:东汉名医,发明了“______ ”,还创编出了“_________”,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3、西汉前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东汉的建立者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24、杜甫的作品被称作( )。
25、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
(2)楚汉之争中,刘秀被包围在坟下,最终兵败自刎。( )
(3)西汉时期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促进了汉与西域各国友好往来。( )
(4)东汉末年,袁绍控制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
26、古人曰:“左图右史”,区区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丰富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
(1)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
名称________名称________
(2)人物图:历史人物是一本厚重的史书,写出下列人物姓名,并简述其一项主要事迹。
人物姓名________ 人物姓名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
27、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商鞅的建议,焚书坑儒。
错误: 订正: .
28、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学术流派大量出现且互相辩论,史称“________”。
29、公元前209年,谪守渔阳九百人因遇“天大雨”,“失期当斩”,掀起了________起义。184年,经张角10多年的组织策划,发动了________起义。
30、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316年,西晋灭亡,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31、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孔子( )商鞅( )孟子( )
32、成语故事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写照。请写出下列成语故事中的历史人物。
(1)尊王攘夷:
(2)问鼎中原:
(3)退避三舍:
(4)卧薪尝胆:
33、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 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颍州区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为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举行了"感受中国传统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搜集名言——体会思想之美)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从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
(1)材料一、二分别是哪个派别思想家的言论?
(2)材料一的言论出自一位古代圣人,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请写出材料二中的思想派别中的另一位思想家。
任务二:(阅读材料——体会制度之美)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督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3)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的制度?这种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了?
任务三:(欣赏科学——体会科技之美)
著有《伤寒杂病论》、莫定中医治疗学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____南朝时,_____(人名)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
(4)请把上面内容填写完整,并说说在今天我们怎么做才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潮流?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