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白银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A.司母戊鼎

    B.利簋

    C.毛公鼎

    D.四羊方尊

  •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中的“造意”出自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

  • 3、后人把唐朝的极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4、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5、下列人工栽培的作物中,属于我国原始居民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稻     ②粟     ③黍     ④玉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后人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功绩是(     

    A.增强军事实力

    B.实现国家统一

    C.促进经济发展

    D.加强中央集权

  • 7、商周时期,代表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是(     

    A.彩陶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 8、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9、下列朝代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 南宋-西夏-金

    B. 西夏-金-南宋

    C. 金-西夏-南宋

    D. 西夏-南宋-金

  • 10、隋朝的贡献主要有

    ①结束分裂局面②统一中国③开凿大运河④创立科举制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阿房役七十万;此等皆为苦役……陈胜、吴广即由此起” 。材料中钱穆认为秦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A.任意屠杀文武大臣

    B.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C.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D.实行苛刻的刑罚

  • 12、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凡,在治国方面无能亡国的皇帝是

    A. 后周世宗

    B. 宋太宗

    C. 宋徽宗

    D. 宋高宗

  • 1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交子”的出现根源是(       

    A.造纸技术发展的结果

    B.雕版印刷技术发展的结果

    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四川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 14、唐太宗看到下图情景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英雄入其彀中”是因为实施了(  )

    A. 分封制

    B. 廷杖制

    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

     

  • 15、仁寿四年(604年)七月,他正式即位。他在位期间,开凿的大运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又频繁发动战争,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导致王朝崩溃覆亡。“他”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玄宗

    D.崇祯帝

  • 16、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主要是

    A.战国长城

    B.秦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 17、小赵要在《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上填写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下列遗址中,他应该挑选

    A. 红山

    B. 大汶口

    C. 半坡

    D. 河姆渡

  • 18、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

    C.文臣统兵

    D.唐末农民起义的延续

  • 1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材料中的现象(     

    A.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B.促使经济得到发展

    C.使诸侯国日渐增多

    D.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 20、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垮台的是

    A.渡江战役 B.新中国成立 C.南京解放 D.三大战役战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_________

    (2)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是__________

    (3)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人是__________

  • 2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出现在北宋前期的__________地区。

  • 23、图三中的文字是___________首次发现它的是清朝人____________

  • 24、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编写复习手册—《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编写任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1.阶段特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唐太宗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的制度:( )

    3.唐朝鼎盛局面:( )

    4.唐朝由盛转衰( )

    ……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1.阶段特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王安石变法:触犯大   贵族、大地主利益的内容:( )

    3.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 )

    ……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1.阶段特点:( )

    2.朱元璋改革官制,强化皇权,在中央废除的制度:( )

    ……

    【以史明事】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

  • 25、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_______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 26、山顶洞人距今时间是_________

  • 27、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2)

    少数民族

    (1)

    党项

    (4)

    蒙古

    建立时间

    10世纪初

    11世纪前期

    1115年

    (6)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3)

    (5)

    (7)

     

  • 28、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_》;天下第一行书指《__________

  •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秦朝的都城——

    (2)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地点——

    (3)西汉的都城——

    (4)东汉的都城——

  • 30、黄巾起义的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______________,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______________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I   远古   勾践 迁都到殷

      齐桓公 卧薪尝胆

             开始“家天下”

          武王 牧野之战

         炎帝 尊王攘夷

    越   盘庚 阪泉大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原始人类。

    (1)已学会养蚕缫丝——

    (2)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 万年,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3)生活在距今约3 万年,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种发明”的名称。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的三种发明”(选一个发明即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