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在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使中文印刷排版业从铅与火的时代进步到光与电的时代。他被誉为“当代_________”:
A.蔡伦
B.毕昇
C.沈括
D.王桢
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云南元谋人遗址
C.浙江河姆渡遗址 D.陕西省半坡遗址
3、国家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为标志。其理由是( )
A. 夏朝是“家天下”的开始
B. 夏朝组建了军队,制订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完善了国家机构
C. 夏朝的疆域辽阔
D.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朝代
4、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一次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5、战国时期,思想家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要求根据功劳和才能选拔任用官吏。受到这一主张冲击的主要是( )
A.国君
B.地主
C.贵族
D.庶人
6、春秋战国是古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那时私人讲学之风已盛,又兼各国延揽人才。因此,才智之士辈出,各以所见著书立说,以应当时的需求。材料揭示了百家争鸣的
A.发生背景
B.历史意义
C.现实意义
D.核心观点
7、在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中,历史老师向七年级(1)班同学推荐了一本课外读物,推荐词中出现了“纪传体”“司马迁”等字样,他推荐的读物是( )
A.《论语》
B.《诗经》
C.《史记》
D.《春秋》
8、(广西玉林)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汉
9、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如果你想参观它,应该去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成都
10、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王室衰微
C.诸侯争霸
D.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11、东晋统治时期,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景象的历史背景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东晋成功的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12、“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王朝的是
A.禹
B.启
C.桀
D.汤
13、从下图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1966—1968年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B.1966—1968年我国经济下滑可能和“文化大革命”有关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14、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15、宋朝初年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之所以当时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宋朝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
A.重文轻武
B.轻视武备
C.削弱丞相权力
D.国家安定
16、小史同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龙山文化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17、《中国那些事儿——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了解历史的一部优秀著作。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特点是( )
A.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B.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C.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加强
D.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18、当今热词“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西汉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司隶校尉
C.太尉
D.御史大夫
19、在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
A.余姚
B.邢台
C.景德镇
D.泉州
20、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古代国家赋税主要来自于农业。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缀术》
D.《水经注》
2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________和________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22、“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20世纪50年代,这是一首在神州大地传唱一时的歌曲,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与这首战歌有关的事件是
(2)写出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
(3)率领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
(4)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体现 精神、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23、制度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1)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代替禅让制。
(2)西周初期,为了巩固疆土,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确立了________制。
(3)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制。
24、(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
|
|
25、在黄河流域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实行____;到了夏朝,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实行________。
26、在古代,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各族的“天可汗”的人物是_____。
27、唐朝商业十分繁荣,贸易往来频繁,______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会。
28、制作历史人物名片
(1)姓名:张仲景
身份:
主要贡献:
(2)姓名:华佗
身份:
主要贡献:
(3)姓名:
身份:
史学家
主要贡献:
(4)姓名:
贾思勰身份:
主要贡献:
(5)姓名:
王羲之身份:
主要贡献:
29、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1)世界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2)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变法是
(3)三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是
(4)东晋著名画家是
(5)我国古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是
30、北宋著名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 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1、(题文)连线
晋文公_____________问鼎中原
楚庄王_____________退避三舍
孙膑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
勾践_____________围魏救赵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出土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的遗址——
(2)位于云南省,知道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图是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的《东征传绘卷》,它描述了我国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故事 |
图一
这位伟大的僧人沿着河西走廊,西行求佛法。历尽艰难险阻,经过古代中亚和南亚地区大小一百多个国家,最后到达了印度。……为加强我国同中亚、南亚诸国的友好往来和开展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图二
材料二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 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报经清廷批准,成为清政府管理外国人的第一个正式章程。从此洋行制度正式确立,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闭关政策最终形成。
——摘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政策的形成》
(1)材料一图一鉴真东渡有何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中的“伟大的僧人”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抵达的地区及其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一口”指的是哪座城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