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秦国
A.变法深入民众 B.变法违背民意 C.变法阻力重重 D.变法最终失败
2、1351年爆发元末农民大起义,在多支反元队伍中,朱元璋队伍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逐渐强大,争霸天下,建立明初。在元末十几年时间里,朱元璋队伍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制度
B.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C.采纳“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D.实行“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措施
3、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选魏征为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重要原因在于他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进谏
D.勤于政事
4、什么时期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公元前20年 B. 公元前30年 C. 公元前50年 D. 公元前60年
5、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期,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强化皇权。在思想上加强统治的措施是( )
A.设置进士、明经科
B.文字狱
C.扩大科举取士范围
D.八股取士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
A.舜
B.禹
C.炎帝
D.黄帝
7、“彩陶形制美,面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诗中描写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冬季是“流感”的常发季节,各学校都开展了多种预防流感的知识宣传和讲座,“预防胜 于治疗,健康在于预防工下列人物中,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9、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
A.春秋五霸古书中有不同说法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代表新贵族崛起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0、身为张家口农业“名片”的张杂谷正代表着张家口创新力量得到越来越多认可。远古时期“谷作文明的奠基者”是( )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居民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1、从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西汉时的西域主要位于今天的( )
A. 内蒙古
B. 甘肃
C. 陕西
D. 新疆
12、铁农具和牛耕在农业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13、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4、《水浒传》中写道: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李逵定要进去听听。书中的“热闹处”应该是( )
A.邸店
B.草市
C.瓦子
D.票号
15、早市、夜市最早出现哪个朝代?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16、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红楼梦》
17、隋炀帝时剔,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有效地加强了南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这一人工水系的中心是在( )
A.咸阳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18、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内容围绕“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展开,他们此次研究的主题是古代( )
A.经济制度
B.文化制度
C.政治制度
D.军事制度
19、如果想体验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亲手制作彩陶 B.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打猎捕鱼、纺织、制衣 D.挖掘水井
20、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21、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_____。
22、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君主____
23、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_____。整个北京城平面呈_____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24、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_________。
25、填空题。
(1)春秋时期, 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战国时,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西起 ,东到 。
(3)世界上最大青铜器是 ,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的是 。
26、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7、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从(_____)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_____)(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2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
29、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30、960年北宋建立,以 ______为东京,作为国都;宋朝时期实行 ______的政策,杜绝武将跋扈,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31、
32、写出下列朝代的建立者。
(1)商朝
(2)西周
(3)西汉
(4)东汉
3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选拔)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 “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对该制度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科技创造)
材料二:古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 | 公元前1世纪—400年 | 401年—1000年 | 1001年—1500年 |
中国占比 | 50% | 62% | 71% | 58% |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举出一例北宋时期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科技发明成就。
(和平发展)
材料三: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在阶段性战争中北宋与辽签订了哪一盟约?盟约有什么影响?纵观中国古代史,你对民族关系发展的认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