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特点概括全面的是
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
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③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2、明清时期,佛山与北京、苏州、汉口并称“天下四大聚”,与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这体现了以佛山为代表的( )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B.当地经济作物更为繁盛
C.水陆交通最为便利
D.政府的大力支持
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大汉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告价,竟与纯金无则。”这佐证了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
C.元代繁华的都市生活
D.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约6000年前已经种植粟的居民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止女子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6、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 )
A. 约公元前771年 B. 约公元前1600年 C. 约公元前2070年 D. 约公元前1046年
7、“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懂得种植水稻。”请问,上面这段话所描述的古人类是
A.周口店人 B.蓝田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8、今年五一期间,小明在某地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其中有直立人化石、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等,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
B.备民族不断交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周王室的势力重新崛起
10、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B.均以隶书字体进行
C.都不能反映汉字的演变过程 D.都是青铜艺术的代表
11、关于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诸侯都是周天子的宗室子弟,血脉同根
B.“士”阶层不属于贵族行列
C.诸侯只需要向周天子尽服从调兵的义务
D.分封后诸侯不仅得到土地还得到人民
12、这部小说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这部小说”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13、我国自古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下列人物中,属于明朝时期在对外交往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B.
C.
D.
14、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有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宋太祖
B.周世宗
C.宋太宗
D.宋钦宗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 )
A. 夏期 B. 西周 C. 商朝 D. 秦朝
16、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产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图中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是( )
A.葡萄
B.粟
C.丝绸
D.瓷器
17、下图为某同学制作历史手抄报。若为该手抄报起个题目,应选择( )
1.灭掉南宋政权,完成统一 2.中书省是中央的中枢机构 3.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
A.唐朝的外交
B.宋朝的经济
C.元朝的政治
D.明朝的制度
18、(江苏徐州模拟)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乙 B. 丙 C. 甲、乙 D. 甲、丙
19、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连线,错误的是( )
A. 老子——道家——顺其自然
B. 墨子——儒家——“兼爱”、“非攻”
C. 孟子——儒家——“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D. 孙武——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04万一201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进的年数是( )
A. 10万年 B. 70万年 C. 100万年 D. 120万年
21、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国的变法,这场变法的主持者是________。
22、________在位时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______。
24、元朝时期,统辖宗教事物和西藏军政事物的机构是_____。
25、根据提示,填写正确内容。
(1)“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这段话评论的制度是 。
(2)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3)岳飞的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4)淮水,大散关为界;中原王朝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出自的合约是______________。
26、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
27、发明“侯氏制碱法”的我国近代科学家是________。
28、___________前往天竺(今印度)。他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__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他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______,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生活在________流域。
30、
上图1是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31、对号入座。某电视台开设“古代思思家”专栏节目,设计有五个栏目,每个栏目将介绍1﹣2位思想家,请根据每个栏目的名称及主要内容,将下列要介绍的思想家序号放入最合适的栏目中,每个栏目选1﹣2人。
人物:①孔子②庄子③韩非④墨子⑤孙武⑥商鞅⑦老子
32、列举出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到了晚年,汉参帝在总结自己一生的时候,讲到了为什么要有一么多的改革之举。他以回顾和总结的口吻讲到即位之初面对的选择:“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他说汉朝政权刚建立的时候,处在草创阶段, 再加上周边有外敌的军事威胁,如果他不改变一些做法,后世子孙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就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度。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后,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家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
( 1 )请你结合所学史实,从政治、军事和思想三个方面来说明汉武帝在位时是怎样进行改革,使汉朝的局面“为之一变”的。
( 2 )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改革,结果如何?
( 3 )如何评价汉武帝?在汉武帝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