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林芝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现象。此历史现象造成的重要影响是

    A.北方社会的安定 B.北方经济的发展

    C.江南战乱的加剧 D.江南地区的开发

  • 2、中国共产党下列哪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 4、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宋史》

  • 5、梁冀依仗着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都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帝。材料反映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是

    A.中央集权加强 B.宦官专权 C.东汉统治残暴 D.外戚专权

  • 6、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由此可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出发点是

    A.推动教育发展

    B.促进文化繁荣

    C.改善儒生地位

    D.巩固国家统一

  •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B.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土地

    D.确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8、“诗圣”的诗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民间疾苦,“诗圣”的名字是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 9、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在

    A.三国时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10、“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材料中称赞的是战国时期哪项工程(     

    A.长江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 1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之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 12、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A.

    B.

    C.

    D.

  •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诗中的“开元”指唐朝哪一位皇帝统治前期的年号

    A. 唐太宗

    B. 唐玄宗

    C. 唐高祖

    D. 武则天

  • 14、它体型巨大、雄伟庄严,它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塑造泥模、翻利陶范以及合范灌注等先进而复杂的工艺,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准。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青铜器中重量最重的一件,是一件名副其实的“重器”,“它”是(     

    A.

    B.

    C.

    D.

  • 15、江南地区地广人稀,放火烧荒的落后局面到南朝得到很大的改变,最主要原因是

    A.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B. 南方人改变了过去落后的生活方式

    C. 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有发展农业优越条件

    D. 水稻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

  • 16、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 17、《尚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与记载相关的史事是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 18、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即不再经吏部的考试直接授官,北宋政府对录取名额也屡有增加,后来甚至规定按考生总额十一比数加以录取,并成为“定制”。这折射出宋朝(  

    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对人才的需要

    C.简化科举烦琐程序

    D.促进科举的公平

  •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宋祖”指的是(   

    A. 秦始皇   B. 刘邦   C. 李世民   D. 赵匡胤

     

  • 20、“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朱元璋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_制度和中书省。

  • 22、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了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______

  • 23、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这里的“书同文”指_____ (字体);秦朝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_____

  • 24、尧舜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是_____

  •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_______名言。

  • 2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_________

  • 27、给下列称号写出他们的名字

    诗仙——_________;画圣——_________;诗圣——_________;药王——_________.

     

  • 28、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 29、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是_______

  • 30、1405年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邓小平                                     雷锋

    党的好干部                            南方谈话

    解放军好战士                         焦裕禄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有许多成语典故源自古代著名战例,请列举与下列成语典故有关的战例。

    (1)“纸上谈兵”源自   

    (2)“破釜沉舟”源自   

    (3)“草木皆兵”源自   

    (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源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大火,通过讲述一件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观察下列文物,“听”国宝们讲述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材料二:

    图为铜量198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凡律度量衡用铜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汉书·律历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了秦统治者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分析秦朝选择铜作为度量衡材质的原因。

    (3)大宛产的汗血马是通过一条古老的商路来到中国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商路的作用。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除了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还有可能通过哪条航线来到中国?

    (4)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关于这些文物,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