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2、2023年1月,“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在该展览中有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这部“重要著作”是( )
A.《老子》
B.《诗经》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3、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该“古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4、“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代替禅让制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5、下列诸侯中,在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秦汉时期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可归纳为( )
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得到发展,其主张与思想家搭配正确的是( )
A.“兼爱”“非攻”——老子 B.“仁者爱人”——墨子
C.“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D.“无为而治”——孔子
8、甘肃镇原县博物馆收藏的“秦诏版”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绾(指王绾),法度量则不壹(统一)歉疑者,皆明壹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统一了六国 ②确立了皇帝称号 ③统一了度量衡 ④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开始于( )
A. 唐朝 B. 元朝 C. 宋朝 D. 明朝
10、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诞辰。民间有“三月三,拜轩辕”的民俗。这个习俗流传至今是因为
A.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B.炎帝和黄帝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C.炎帝和黄帝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
D.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1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⑤秦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1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是
A.磨制石器 B.木制工具 C.青铜工具 D.铁制农具
1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沉重 ③秦朝灭六国,统一中国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4、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 )
A.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C.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D.便于中央派遣官员到达各地控制地方
15、“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人民饱受痛苦。内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这场内乱”指的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楚汉之争 D.大泽乡起义
16、“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下列历史事件与此评价相契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淝水之战
D.张骞通西域
17、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但是唐朝终究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蕃镇割据
D.农民起义
18、4月19日,2017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广场隆重举行。人们举行公祭大禹陵典礼是因为,大禹
A.被称为人文初祖 B.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并
C.发明了文字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人
1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兼爱”
C.“无为而治”
D.“礼治”
21、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开写意画先河的是 。
22、结果:战国中期,________崛起,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23、读《西汉后期疆域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长安 B.西域都护府 C.敦煌郡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元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
(2)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监督西藏地方政务的官职
(3)清朝设置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
25、河姆渡人遗址位于______________,距今_______年左右。
26、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27、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_____人已掌握用骨针缝制衣服的技术,懂得爱美。
28、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朝的( )。
29、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_______。
30、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
31、连线
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32、列举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三个暴君。
33、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创新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篇: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1)根据材料一,说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最能体现这场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
(2)在战国时期,主张改革的思想家是哪一位?他属于哪一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创新篇:思想创新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思想上的何种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策创新:
材料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制度创新:
材料三:全国设31个县,官吏由国君直接任免。
材料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对今天哪一级别行政区的设置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
(6)某位同学感觉本题并没有完全把春秋战国时期的创新时代的特点体现出来,如果在思想创新栏目加入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你会选择谁?如果加入技术创新一目,你会选择哪一方面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