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楚雄彝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观点(     

    A.孟子

    B.韩非

    C.孔子

    D.老子

  •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分封制对西周产生的积极影响的是( 

    A.形成较成熟的政治体系 B.加强了对各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D.周王室的地位在后来下降

  • 3、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 4、司母戊鼎产生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 5、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②④

  • 6、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采集狩猎

    B.逐穴而居

    C.农业初兴

    D.贫富分化

  • 7、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七年级学生小龙正在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主持人拿起一块兽肉,要求小龙进行切割,他应该选择的工具是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 8、促使原始聚落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化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学会了房屋建造技术 D.学会了饲养家畜

  • 9、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

    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 10、魏晋交替之际,晋武帝大封诸侯王,藩王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选封国内各级官佐,委以心腹之人。下列史实与晋武帝这一措施有关的是(     

    A.“国人暴动”的发生

    B.“八王之乱”的爆发

    C.春秋争霸的出现

    D.享乐之风的盛行

  • 11、为改变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的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     

    A.沉重的赋税

    B.严酷的刑罚

    C.繁重的徭役

    D.休养生息政策

  • 12、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一个是

    A.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B.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C. 《一鸣惊人的晋文公》

    D.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 1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它是:( )

    A.井田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14、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按照世纪的时间表述,它发生在(     

    A.公元3世纪中期

    B.公元前3世纪中期

    C.公元前4世纪中期

    D.公元前5世纪中期

  • 15、宦官李辅国把握禁军,因拥立唐代宗即位,他十分嚣张,他曾对代宗说:“我们(注:唐代称皇上为我们)但在内中坐着,外事皆听老奴处置”,唐代宗听了龙颜大怒,可是因其大权在握,也无可奈何。说明的是唐朝末年的弊政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重文轻武

  • 16、下图为某一同学的学习笔记。由此推断,其学习内容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西汉的建立与灭亡 D.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 1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18、《易·系辞下》中写道,神农氏在中午开设集市,招引各地的民众,集聚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人们各自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离开。由此可以看出,神农氏时已出现原始

    A.农业

    B.手工业

    C.丝织业

    D.商业

  • 1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

    A.镐京

    B.殷

    C.洛邑

    D.亳

  • 20、见表,反映的史实是

    起止时间

    755年至763年

    叛军指挥官

    安禄山、史思明等

    结果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影响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A. 黄巾起义

    B. 黄巢起义

    C. 唐朝灭亡

    D. 安史之乱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 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农学家 撰写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22、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23、北京人意义:对于研究_________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24、张骞通西域后,________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 25、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26、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以__________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战国末期秦王_______先后攻灭六国完成统一

     

  • 27、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把字母序号填入空格内。

    A. 秦朝             B. 西周            C. 商朝          D.南北朝

    夏朝——( )——( )—— 东周 ——( )—— 汉朝——三国——两晋——( )

  •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朝代);秦朝时用_________统一了全国文字。

  • 29、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老子

    “无为而治”

    孔子

    “仁”

    墨家

    墨子

    儒家

    “仁政”

    《⑤》

    韩非子

    “以法治国”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0、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选择搭配

    (1)( )实行“法治”   A、贾思勰

    (2)( )《兰亭集序》 B、墨  子

    (3)( )《史记》 C、张仲景 

    (4)( )“兼爱 非攻”   D、王羲之 

    (5)( )《齐民要术》 E、韩  非

    (6)( )《伤寒杂病论》 F、司马迁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几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