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观点( )
A.孟子
B.韩非
C.孔子
D.老子
2、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分封制对西周产生的积极影响的是( )
A.形成较成熟的政治体系 B.加强了对各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D.周王室的地位在后来下降
3、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
4、司母戊鼎产生于(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西汉
5、下列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
②行省制
③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
④“三省六部”制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②④
6、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A.采集狩猎
B.逐穴而居
C.农业初兴
D.贫富分化
7、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七年级学生小龙正在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主持人拿起一块兽肉,要求小龙进行切割,他应该选择的工具是
A.石制工具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硬质土块
8、促使原始聚落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化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学会了房屋建造技术 D.学会了饲养家畜
9、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
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
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10、魏晋交替之际,晋武帝大封诸侯王,藩王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选封国内各级官佐,委以心腹之人。下列史实与晋武帝这一措施有关的是( )
A.“国人暴动”的发生
B.“八王之乱”的爆发
C.春秋争霸的出现
D.享乐之风的盛行
11、为改变西汉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的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 )
A.沉重的赋税
B.严酷的刑罚
C.繁重的徭役
D.休养生息政策
12、以下是四位同学设计的春秋战国时期四个故事的题目,其中错误的一个是
A. 《尊王攘夷的齐桓公》
B. 《问鼎中原的楚庄王》
C. 《一鸣惊人的晋文公》
D.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1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一项民主制度,它是:( )
A.井田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4、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按照世纪的时间表述,它发生在( )
A.公元3世纪中期
B.公元前3世纪中期
C.公元前4世纪中期
D.公元前5世纪中期
15、宦官李辅国把握禁军,因拥立唐代宗即位,他十分嚣张,他曾对代宗说:“我们(注:唐代称皇上为我们)但在内中坐着,外事皆听老奴处置”,唐代宗听了龙颜大怒,可是因其大权在握,也无可奈何。说明的是唐朝末年的弊政是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重文轻武
16、下图为某一同学的学习笔记。由此推断,其学习内容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动荡的春秋时期
C.西汉的建立与灭亡 D.南北朝的政权更替
1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下列表述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8、《易·系辞下》中写道,神农氏在中午开设集市,招引各地的民众,集聚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人们各自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离开。由此可以看出,神农氏时已出现原始
A.农业
B.手工业
C.丝织业
D.商业
1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
A.镐京
B.殷
C.洛邑
D.亳
20、见表,反映的史实是
起止时间 | 755年至763年 |
叛军指挥官 | 安禄山、史思明等 |
结果 |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
影响 |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A. 黄巾起义
B. 黄巢起义
C. 唐朝灭亡
D. 安史之乱
21、《史记》是西汉时期史学家 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农学家 撰写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2、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和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3、北京人意义:对于研究_________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4、张骞通西域后,________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5、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26、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以__________的名义争夺霸主地位,战国末期秦王_______先后攻灭六国完成统一。
27、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把字母序号填入空格内。
A. 秦朝 B. 西周 C. 商朝 D.南北朝
夏朝——( )——( )—— 东周 ——( )—— 汉朝——三国——两晋——( )
2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朝代);秦朝时用_________统一了全国文字。
29、百家争鸣
学派 | 代表人物 | 思想主张 |
① | 老子 | “无为而治” |
② | 孔子 | “仁” |
墨家 | 墨子 | ③ |
儒家 | ④ | “仁政” |
《⑤》 | 韩非子 | “以法治国” |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
30、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31、选择搭配
(1)( )实行“法治” A、贾思勰
(2)( )《兰亭集序》 B、墨 子
(3)( )《史记》 C、张仲景
(4)( )“兼爱 非攻” D、王羲之
(5)( )《齐民要术》 E、韩 非
(6)( )《伤寒杂病论》 F、司马迁
32、列举题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让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四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变化在何时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几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