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他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同时还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等措施。汉武帝采取这一系列“非常之举”,其最终目的是( )
A.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继续维持文景之治
C.为了大举反击匈奴
D.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3、如图展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时的情景。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由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国人暴动
4、某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5、“北京人”的出现被视为中国古人类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人”遗址在周口店龙骨山
②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
③北京人初步具备了人类的体质特征,但主要还是保留着猿类的特征
④北京人已学会用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唐朝某书法家善用中锋笔法,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大气磅礴,尽显盛唐气象,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该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阎立本
7、秦赵长平之战时,赵国将领赵括年轻气盛,只会纸上谈兵,他不顾部下劝阻,冒然发动进攻,结果陷入重围,全军覆没。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上文有一处错误,错误是( )
A. 赵括年轻气盛 B. 赵括纸上谈兵
C. 赵括不听部下劝阻 D. 赵军全军覆没
8、下图是中国近代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示意图。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分析,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通商口岸的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逐渐扩展
C.南京是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D.图中天津等沿海5个城市都是在《天津条约》中开放的
9、韦庄《秦妇吟》:“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描述了唐朝在受到致命打击后长安城的衰败、乱离情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史实是( )
A.黄巾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黄巢起义
D.绿林起义
10、下列关于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国皇帝是杨广
B.结束多年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
C.定都洛阳
D.因开凿大运河,直接导致亡国
11、依据下表可以得到的历史结论是( )
时间 | 全国户籍人口 |
光武帝初年 | 1000多万 |
57年(光武帝去世) | 2100多万 |
105年 | 5300多万 |
A.光武帝为东汉的发展奠定基础
B.东汉末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C.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光武帝把东汉的统治推向鼎盛
12、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进士及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登科后》,便有了脍炙人口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及“走马观花”流传后世。孟郊中进士的经历体现了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都城长安景色的秀美与多姿
C.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D.世家大族通过门第步入仕途
13、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
14、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南迁的北方人中,希望恢复中原,并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说出“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的是
A.司马睿 B.王导 C.王敦 D.祖逖
15、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指的是( )
A.隋朝灭陈
B.开通大运河
C.创立科举制
D.开创繁荣时代
16、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相传炎帝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还制作乐器琴瑟等。黄帝会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等。这些发明反映了当时( )
A.开始出现私有制和阶级观念
B.炎帝和黄帝是人文初祖
C.人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状况
D.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
17、西方学者威尔·杜兰特认为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上仕途的现象”。他评价的是( )
A.科举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通判制度
D.行省制度
18、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说明的是
A.一位叫李杜的诗人写的文章很有影响力
B.李白、杜甫的诗歌在唐代已享有盛誉
C.李白和杜牧的诗歌影响力很深远
D.韩愈写的文章可以和李白等人的相媲美
19、《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20、小杨同学在学习夏商更替时写了一副对联,上联:_____灭夏建亳都,下联:盘庚迁殷定国疆。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 )
A.夏桀
B.商汤
C.纣王
D.武王
21、宋辽签订“_______”后,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2、根据要求写出相关内容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周兴商灭的历史事件------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4)集儒家思想大成,深刻影响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书籍-----
(5)西汉时期,历经两代休养生息,营造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政治统治----
23、___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__________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
24、刘秀建立东汉,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________”
25、东汉时,______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晋时,______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26、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废除了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
27、识读如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汉代著名的医学家,它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是制成了“________”。创造出了”________”,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图二是汉代的另一位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其作品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________》,他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
(3)图三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他提出“仁者爱人”。同时他又是大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4)图四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他政治上主张“_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经典《________》一书
(5)图五是汉代新型播种工具________。
2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
29、唐朝时,_________(人物)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六次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宋神宗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任用_________(人物)主持变法,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30、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______;公元前119年的______,是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经过这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31、
1、秦国赵国 A:牧野之战
2、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3、前221年 C:周武王
4、前1046年 D:秦始皇
5、前2070年 F:禹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唐朝时统一青藏高原各部的吐蕃赞普——
(2)西夏的建立者——
(3)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
(4)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
33、大秦帝国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创立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却又二世而亡,让后人唏嘘不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白《古风》组诗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秦人之亡,非在外力,而在于自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统一全国的意义?
(2)材料二中哪一种货币是秦朝在统一后,规定在全国使用的货币?名称是什么?秦朝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巩固统一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哪一重大事件的发生使秦王朝“短命而亡”?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从秦帝国的兴亡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