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出现了“种上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九个人,种下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五个人,供养的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总之,一个人种田,要供十个人消费,饲养的各种家畜都包括在这一要求之内”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稳定
B.铁制工具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C.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D.水利事业的发展
2、北宋毕昇的贡献是什么?( )
A. 改进造纸术 B. 发明指南针
C.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B.诸侯的反叛
C.奴隶和国人的暴动
D.少数民族的进扰
4、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①饲养家畜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③使用磨制石器④开始使用火⑤种植农作物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在治理国家方面,道家的主张是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6、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指出,党和政府坚决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以下比较注重对官吏考核的皇帝,归纳完整的选项是
①隋炀帝
②唐太宗
③唐玄宗
④魏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
7、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人类,期中典型代表之一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长阳人
8、某校组织初一学生到如下历史人文景点参观、考察。从他们参观考察的地点看,最有助于他们了解
A.人类如何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先祖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9、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和睦
B.对外交往频繁
C.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10、半坡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
A.磨制石器 B.打制石器 C.青铜器 D.铁器
11、南宋时期,汉民族人口分布有了重大变化,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越北方。这一状况( )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B.加剧了南方积贫积弱
C.加速了黄河流域开发
D.不利于南方技术进步
12、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那么,下列哪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
A.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C.洋务运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D.洋务运动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统治暴,无法忍。民起义,在山东。多响应,反隋朝”。这反映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统治残暴
B.外族大举入侵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1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生活在距今3万年
B. 不会人工取火
C. 过着群居生活
D.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15、按照我国朝代更替的相关情况,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当填
A.商 B.匈奴 C.西晋 D.陈
16、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A.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等地
D.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7、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成员在探究学习“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节时,出示一幅图片并介绍 说:“发现于周口店龙骨山,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据此你可判断,该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8、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近400年的分裂后,到隋唐时期国家再次走向统一。隋朝统一南北时灭掉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 )。
A. 宋朝 B. 齐朝 C. 梁朝 D. 陈朝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温和潮湿
B.种植水稻
C.北人南迁
D.土地肥沃
20、清朝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等民谣。这些民谣反映的社会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原因是清朝
A.官员之间结党营私
B.官僚体制日趋腐败
C.官员中饱私囊
D.官员骄横贪婪
2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22、下图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_,它的遗址是在________________发现的。
23、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你将下列序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并归纳商鞅变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军功②世袭特权③耕织④土地自由买卖⑤县制⑥度量衡
24、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
25、按下列提示,写出在宋朝经济发展上有代表性的地区名称。
(1)重要的粮仓:_______
(2)著名的瓷都:_______
(3)闻名世界的大商港:______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立在:_______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_____
26、历史常识填空。
(1)我国历史上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__,其建立者名叫____________。
(3)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十分活跃,史称____________。
(4)东汉时期以改进造纸术而著称的人物是___________,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书圣”是指____________。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这期间的南方政权多定都于今____________。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华夏族的形成源于黄帝部落与____部落联合,打败______部落的传说;
(2)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贡献巨大,被尊称为“_______”;
(3)历史上把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作“_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1)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齐民要术》的作者——
(4)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
29、___年,隋炀帝在___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3)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最为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32、根据要求填写出下列著名战役名称
(1)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朝建西周的著名战役是--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
(3)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以“草木皆兵”形容的战役是--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
(2)列举出春秋时期的几位霸主?(两个即可)
(3)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代表哪一学派?
(4)材料二的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