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 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
3、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庄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 仁者爱人,克已复礼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兼相爱,交相利
4、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A.郡县制
B.九品中正制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
5、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北京
6、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
A.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是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D.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7、提取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图片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C.农业科技著作的丰富
D.对外经济交流的加强
8、唐太宗求贤若渴,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应试范围和人数,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这体现了唐太宗( )
A.注重吏治
B.重用人才
C.虚心纳谏
D.发展生产
9、1929年12月2日下午,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暗, 寒风呼啸,洞里冷气逼人,但人们依旧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这里的“猿人”指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0、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华阳国志》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文中“天府”指( )
A.成都平原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江南地区
D.河套地区
12、我国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3、“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蕴含了“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14、“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15、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体验实践,具体流程为:洗涤原料--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由此可知,这一工艺技术为( )
A.制陶
B.造纸
C.缫丝
D.造船
16、东晋的都城建康在今天的
A.南京 B.洛阳 C.开封 D.西安
17、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用商鞅变法说明其认为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8、科举制度是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其中科举制正式确定的标志是( )
A.明经科的创立
B.进士科的创立
C.武举科的创立
D.秀才科的创立
19、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宋朝
C.唐朝
D.汉朝
20、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推动思想进步
21、明清时期, 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样。
22、公元(_______)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3、
时间 | BC209 | |
地点 | 大泽乡(安徽宿州) | |
领导人 | 陈胜、吴广 | |
原因 | 根本原因 | 秦的暴政 |
直接原因 | 去渔阳戍守长城,到大泽乡时,遇雨误期当斩 | |
经过 | 攻占陈县,陈胜称王,建立了“_____”政权;后来,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失败。 | |
意义 |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对残暴的统治。 |
2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___________朝。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___________。
25、“医圣是指________
26、【世袭·家天下】约__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7、(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年的()人。
(2)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是半坡居民种植的()和河姆渡居民种植的()。
(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我国()(朝代)的()。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在()年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在()年建立。
(6)秦朝中央政府设置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
28、明朝修筑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总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29、(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_____)年;陕西西安东部半坡一带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_____)年。
(2)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_____)流域;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创造文字。
(3)约公元前2070年,(____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史称西周。
(4)战国时期,(_____)工具和(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5)公元前256年,蜀都郡守(_____)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公元前(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30、唐朝农民创制出(____)和(____)等新式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1、连线题
A.晋文公 卧薪尝胆
B.楚庄王 尊王攘夷
C.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
D.周幽王 问鼎中原
E.齐桓公 烽火戏诸侯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繁荣,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朝)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教百万石。 ——杜佑(通典.食貨典) |
材料二:
材料三:“(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种麦之利,独归客户”,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
——摘编自庄绰《鸡肋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时期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样选址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工具有什么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原士民扶携南渡”的原因和影响。
(4)民族要复兴,农业必振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