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儋州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古代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下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铸造于我国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 2、2023年4月22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郑州新郑市举办,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探源、祭祖拜陵。这表明(     

    A.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B.中华民族同根同源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 3、造成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诗中感叹万马齐喑的原因是

    A.八股取士     B.文字狱

    C.军机处设立     D.厂卫制度

     

  • 4、“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了。为了提高效率,常用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排字。”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毕昇

    C.王祯

    D.郑成功

  • 5、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 6、“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诗句以精炼细腻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你认为作者应是唐朝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 7、《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国家大政方针及军事权力来自诸侯)。”这是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这一历史时期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 8、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 9、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

    A. 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 铁制农具的出现   C. 耧车的出现   D. 提花机的出现

  • 10、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的是(     

    A.发明算盘

    B.青铜器

    C.发明纺织

    D.都江堰

  • 11、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垓下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 12、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 13、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乡村出现了草市

    C.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经济重心已南移

  • 14、下图诗歌描绘的情景反映了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A.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B.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C.人口众多、粮食丰盈

    D.兵强将勇、实力雄厚

  • 1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能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了大官僚的支持

    B.实现了国富兵强

    C.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D.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 16、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17、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情况折射出(  

    A.对外交易频繁

    B.文学艺术璀璨

    C.民族战争不断

    D.商品经济发展

  • 18、“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在《三国演义》中涉及到的历史,实现“合”的是( )

    A.秦朝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 19、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内容,我国古代史开始于(     

    A.170多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

    C.夏朝建立

    D.秦朝完成统一

  • 20、传说中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被誉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创始人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 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人物)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它以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南至_____

  • 22、完成秦始皇和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比较表

     

    秦始皇措施

    汉武帝措施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①_______

    统一铸币权,④ _____官营专卖        

    思想文化

    统一②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设立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③__________

    派⑥______、霍去病击匈奴

  • 2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

     

  • 24、作用:商鞅变法使________国力大增,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的制度——————。

    (3)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4)战国时期在成都西北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26、西晋统一:公元______年,西晋灭____,统一了全国。

  • 27、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置_________来加以管理。

  • 28、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还在全国各地设置_______,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_______、专卖。

  • 29、特殊的战役,特别的意义。

    (1)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3)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

  • 30、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下列朝代与之都城连线

    朝代   都城

    唐朝   大都

    北宋     长安

    南宋   开封

        临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朝时期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朝,中国对外经济交流非常广泛。随着经济交流的开展,中国吸收了外来的进步文化,也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了外国,加强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地区和世界的社会进步与繁荣。

    ——武金铭《中国隋唐五代经济史》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比较集中、比较快速发展面向海洋的经济贸易,的确是在南方 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经济重心南移之时。北宋海上贸易兴起,说明北宋工商业发展到了 一个新水平,为对外贸易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又是北宋航海科技进步的反映。

    ——甘霖《变局》

    材料三 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外交,他的主要任务是向中国所有的朝贡国宣告永乐是 现任的皇帝,他们应以纳贡的方式表示他们对这一事实的接受。

    ——《哈佛中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分别列举唐朝“吸收了外来的进步文化,也将自己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了外国”的主要事例?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重心南移”与“海上贸易兴起”的关系。当时“航海科技进步”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除了材料中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说出哪些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两者反映的对外交往的目的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