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曲靖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A.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

    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 3、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   B.   C. ①②   D. ③④

  •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

    C.确立县制

    D.严明法度

  • 5、国庆节大家忙于出游,假如你想去我国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哪儿呢?

    A.云南

    B.广西

    C.山西

    D.陕西

  • 6、明朝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A.紫禁城

    B.南京城

    C.沈阳故宫

    D.长安城

  • 7、下图所示工程(     

    A.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B.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C.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D.防范了北方民族侵扰

  • 8、诗人胡曾在《流沙》一诗中这样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下列政权不属于诗中“七雄”之列的是(  )

    A.   B.   C.   D.

  • 9、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闻鸡起舞 ②风声鹤唳 ③约法三章 ④卧薪尝胆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 10、“唐代《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以上材料说明(     

    A.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

    B.佛教文化最先起源于唐代

    C.外来文明与中华文化相融

    D.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 1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 四羊方尊   B. 青铜面具

    C. 青铜立人像   D. 司母戊鼎

  • 12、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是:(

    A. 因地制宜使用肥料   B. 注意选种

    C. 铁器和牛耕在生产上的使用   D. 开始使用绿肥

  • 13、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年)与十国(902~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14、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赤壁之战③长平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 15、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出现在唐代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光武中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B.干王洪仁玕写的《资政新篇》,提出西学的观点

    C.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举人,上书光绪皇帝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17、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A.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司母戊鼎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 18、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尧舜禹实行禅让

  • 19、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 (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 20、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一方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创作一部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____,另一方面,他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___________,“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 2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

  • 23、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___,用于外科手术。

  • 24、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

  • 25、公元前____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 26、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南宋灭亡。

  • 27、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

  • 28、唐朝时,________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 29、“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   (   )

    A. 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   B. 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

    C. 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D. 地方叛将的骄悍

  • 30、大泽乡起义后,起义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____(人物)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____(人物)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李时珍        《天工开物》        画圣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毕昇         活字印刷术         东方医学巨典

    宋应星        《本草纲目》        编年体通史

    吴道子        《资治通鉴》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代时期的造船业发达的城市。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