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是( )
A.诸子百家,思想大争鸣
B.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甲骨文开始用于记事
3、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③④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
C.确立县制
D.严明法度
5、国庆节大家忙于出游,假如你想去我国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应该去哪儿呢?
A.云南
B.广西
C.山西
D.陕西
6、明朝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 )
A.紫禁城
B.南京城
C.沈阳故宫
D.长安城
7、下图所示工程( )
A.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B.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C.加强了南北地区交流
D.防范了北方民族侵扰
8、诗人胡曾在《流沙》一诗中这样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下列政权不属于诗中“七雄”之列的是( )
A. 秦 B. 晋 C. 齐 D. 楚
9、成语故事很多都来自历史事件。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闻鸡起舞 ②风声鹤唳 ③约法三章 ④卧薪尝胆
A.②①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10、“唐代《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以上材料说明( )
A.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
B.佛教文化最先起源于唐代
C.外来文明与中华文化相融
D.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1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A. 四羊方尊 B. 青铜面具
C. 青铜立人像 D. 司母戊鼎
12、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是:( )
A. 因地制宜使用肥料 B. 注意选种
C. 铁器和牛耕在生产上的使用 D. 开始使用绿肥
13、五代十国是五代(907~960年)与十国(902~979年)的合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4、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②赤壁之战③长平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5、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出现在唐代的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光武中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B.干王洪仁玕写的《资政新篇》,提出西学的观点
C.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举人,上书光绪皇帝
D.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7、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550—3850年,相当于古代的夏商时期。以下文物中与二里头文化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A.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司母戊鼎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8、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尧舜禹实行禅让
19、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生活在 (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0、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21、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一方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技术革新, 创作一部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____,另一方面,他与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___________,“几何”“点”“三角形”等概念才被中国人认知。
2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导致私有制和阶级逐渐萌芽。
23、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___,用于外科手术。
24、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
25、公元前____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6、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南宋灭亡。
27、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
28、唐朝时,________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29、“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 ( )
A. 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 B. 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
C. 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D. 地方叛将的骄悍
30、大泽乡起义后,起义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陈县后,____(人物)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____(人物)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31、请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主要成就连接起来。
李时珍 《天工开物》 画圣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
毕昇 活字印刷术 东方医学巨典
宋应星 《本草纲目》 编年体通史
吴道子 《资治通鉴》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32、列举宋代时期的造船业发达的城市。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