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通辽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D.历史走向统一的趋势

  • 2、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法治(即依法治国)”,它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孟子

  • 3、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4、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

    A.春秋 B.商朝 C.战国 D.秦朝

  • 5、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结合下图信息可得出外国侵略势力对中国的影响(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6、唐太宗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政治清明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他吸取了(     

    A.秦朝灭亡的教训

    B.汉朝灭亡的教训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元朝灭亡的教训

  • 7、制度的因时革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史实能应证此观点的是

    A.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明朝“厂卫”制的确立

    D.清朝封建专制的强化

  • 8、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创制蒙古文字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开疆拓土

  • 9、周杰伦曾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与上述歌词直接相关的书法家是(     

    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顾恺之

  • 10、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文化遗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制陶技术进步

    B.原始农业发展

    C.纺织技术进步

    D.磨制石器精美

  • 11、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是黄帝,与他一起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嫘祖

    B.炎帝

    C.尧

    D.舜

  • 12、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3、汉初的陆贾分析秦亡的原因时说:“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由此可知,陆贾认为(       

    A.秦朝统治者消极怠政

    B.秦朝采用无为而治

    C.秦亡的根源在于暴政

    D.秦朝政治制度混乱

  • 14、东晋有位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位“著名画家”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钟繇 D.郦道元

  • 1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

    A.中外交往

    B.经济发展

    C.国家统一

    D.民族交往

  •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 17、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春秋时期

  • 18、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通常以大山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但是元朝在划分地方行政区划时,打破以往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藩镇制

    D.行省制

  • 19、小明同学在笔记本中写下了“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的草泽中进出的那一丝火星,短短数月间便延烧成遍地狼烟。蜂拥而起的义军…反秦抗暴”等内容,由此推断,小明写下的是关于_______的内容

    A.马陵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 20、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有(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③节度使权力膨胀

    ④社会矛盾尖锐   ⑤农民负担过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汉武帝凭借文治武功缔造了西汉辽阔的疆域,汉宣帝在此基础上使得广阔疆域得以进一步延伸。下图地方行政机构自西向东依次是?(请将正确答案对应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方框中。)

    A.河西四郡(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武威郡) B.乐浪郡   C.西域都护府

  • 22、填空题

    (1) 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唐代     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3)科举考试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  

    (4)1005年辽与北宋达成议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

    (5)1127年,金军俘虏了 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物,标着着北宋 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  

     

  • 2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_____的居住权。

  • 24、修筑长城:派大将_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 25、按要求填出相对应的人物:

    ①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立无字碑,一生功过留待后人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陈桥驿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开创一代新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其诗歌淳朴厚重,有“诗圣”之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力保忠节,誓不降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并创立了进士科:_______________

    ⑥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灭亡南宋:__________________

     

  •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 27、光武中兴:

    (1)措施: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 28、晋武帝大封______;后来又让封王______,导致宗室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 29、东汉光武帝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西晋时期________促使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 30、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他完成了国家较长时间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是_______

    (2)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实行天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他是____________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她的称赞,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是她的功绩。

    她是________

    (4)他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他是_________

    (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此人是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8分)  

    退避三舍 楚庄王

    问鼎中原 项羽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破釜沉舟 晋文公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人物。

    (1)修建岷江上的都江堰——

    (2)秦朝时北击匈奴的大将——

    (3)垓下战役惨败的人物——

    (4)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人物——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科举制

    材料一在未来的三天两夜里,这些连成片的房屋就是考生的居所(见下图),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

    “八股文——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丈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场景开始出现于哪一朝代?“考官公布的题目”来自哪些书籍?

    (2)材料一中选官制度的取士标准是什么?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据材料二,说明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客观评价科举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