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阿勒泰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是我国神话中的战神。他跟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他被打败是在

    A.巨鹿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 2、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 3、某同学搜集了“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等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     

    A.春秋争霸

    B.秦末农民起义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 4、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 5、“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开始遭到破坏,这项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 6、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以“北京人生活的一天”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使用铜钱购物

    D.使用牛耕

  • 7、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允许外国侵略者进驻北京

    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 8、人们上街到超市购物俗称“买东西”。关于“买东西”这种俗称的历史来源说法不一,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     

    A.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唐代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的商业集市

    C.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互市”

    D.元朝四通八达的驿站有利于物资集散

  • 9、《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10、“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A.周文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B.夏桀—任用贤臣,建立夏朝

    C.周幽王—专断暴虐,国人暴动

    D.商纣—荒淫无度,暴政亡商

  • 11、以文教治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汉代的知识分子努力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以与大一统的统治秩序互为表里,为此(       

    A.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B.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主父偃提出“推恩”的建议

    D.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 12、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

    A. 百发百中 B. 朝秦暮楚 C. 完璧归赵 D. 纸上谈兵

  • 13、《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是( )

    A.主父偃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 14、下列各国中,不属于三国鼎立的国家是

    A.

    B.

    C.

    D.

  • 1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是否会用火

    B. 是否会使用工具

    C. 是否会制造工具

    D. 是否有语言

  • 16、“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个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17、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纪传体通史著作是指 ( )

    A.《资治通鉴》

    B.《汉书》

    C.《史记》

    D.《宋书》

  • 18、观察《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针对图中反应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封国力量

    B.推崇儒家学说

    C.推行盐铁专卖

    D.平抑全国物价

  • 19、他被关押入狱,在遭受酷刑的灾难面前,仍坚韧不拔地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他是

    A.老子

    B.司马迁

    C.华佗

    D.王羲之

  • 2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春秋时期   B. 秦末   C. 战国时期   D. 秦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__,东到辽东。

  • 22、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__时最后完成;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上,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 23、907年,__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南宋灭亡。

  • 24、杜甫的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

  • 25、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春秋后期

    老子是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墨家的创始人____,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______”,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并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强调______,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一理论后来被“千古一帝”______所采用。

  • 26、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______流域、______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27、著有《齐民要术》的北朝农学家是--_________

  • 28、科举取士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创立______

  • 29、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___建立北宋,定都_______________   

  • 30、鲧的儿子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__。战国后期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一次重大的改革,颁布的措施有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其目的是:A.促进农业发展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限制官僚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D.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财赋收入。请按照措施和目的一一对应的原则把ABCD四个字母填写在31--34题相应的横线上。

    ①对应______ ②对应______ ③对应______ ④对应______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筒车发明于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3)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设立锦衣卫

    (5)设置驻藏大臣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主要贡献?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3)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