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是我国神话中的战神。他跟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他被打败是在
A.巨鹿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阪泉之战
2、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阪泉之战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3、某同学搜集了“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等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 )
A.春秋争霸
B.秦末农民起义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4、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 )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
B.北方地区不断衰落
C.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
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
5、“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开始遭到破坏,这项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6、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以“北京人生活的一天”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种植水稻
C.使用铜钱购物
D.使用牛耕
7、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允许外国侵略者进驻北京
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8、人们上街到超市购物俗称“买东西”。关于“买东西”这种俗称的历史来源说法不一,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的是( )
A.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唐代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是专门的商业集市
C.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进行“互市”
D.元朝四通八达的驿站有利于物资集散
9、《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0、“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牧野之战,灭商建周
B.夏桀—任用贤臣,建立夏朝
C.周幽王—专断暴虐,国人暴动
D.商纣—荒淫无度,暴政亡商
11、以文教治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汉代的知识分子努力建立一个庞大的知识系统,以与大一统的统治秩序互为表里,为此( )
A.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
B.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C.主父偃提出“推恩”的建议
D.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12、以下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
A. 百发百中 B. 朝秦暮楚 C. 完璧归赵 D. 纸上谈兵
13、《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是( )
A.主父偃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14、下列各国中,不属于三国鼎立的国家是
A. 魏
B. 蜀
C. 晋
D. 吴
1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是否会用火
B. 是否会使用工具
C. 是否会制造工具
D. 是否有语言
16、“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个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7、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纪传体通史著作是指 ( )
A.《资治通鉴》
B.《汉书》
C.《史记》
D.《宋书》
18、观察《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针对图中反应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封国力量
B.推崇儒家学说
C.推行盐铁专卖
D.平抑全国物价
19、他被关押入狱,在遭受酷刑的灾难面前,仍坚韧不拔地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他是
A.老子
B.司马迁
C.华佗
D.王羲之
2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春秋时期 B. 秦末 C. 战国时期 D. 秦初
2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__,东到辽东。
22、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__时最后完成;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上,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3、907年,________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___,南宋灭亡。
24、杜甫的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__”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_”。
25、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春秋后期
老子是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__”,将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墨家的创始人____,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______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______”,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并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强调______,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一理论后来被“千古一帝”______所采用。
26、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分别是______流域、______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27、著有《齐民要术》的北朝农学家是--_________
28、科举取士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创立______。
29、北宋建立:960年,__________建立北宋,定都_______________ 。
30、鲧的儿子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________。战国后期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31、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一次重大的改革,颁布的措施有①募役法②方田均税法③农田水利法④保甲法。其目的是:A.促进农业发展B.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C.限制官僚的特权,增加政府的收入D.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财赋收入。请按照措施和目的一一对应的原则把ABCD四个字母填写在31--34题相应的横线上。
①对应______ ②对应______ ③对应______ ④对应______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筒车发明于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3)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设立锦衣卫
(5)设置驻藏大臣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交往)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导(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送给)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主要贡献?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3)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