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湘潭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了。这是由于战国初年发生了(       

    A.晋楚争霸

    B.田氏代齐

    C.三家分晋

    D.赵灭晋国

  •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东汉名医华佗注重养生保健他模仿虎、鹿熊、狼、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

    A.“五禽戏” B.太极拳 C.广播操 D.南拳

  • 3、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治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治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麻的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 4、经过激烈的兼并战争,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后来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的是(     

    A.魏国

    B.齐国

    C.赵国

    D.秦国

  • 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这段材料不包括的史实是

    A.文景之治 B.楚汉战争 C.西汉建立 D.秦统一中国

  • 6、中国古代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商——夏——西周——东周

    D.夏——商——西周——东周

  • 7、几个同学决定做个探究三国时期历史的小课题,其中小李找到以下四篇文章,你认为哪一篇文章符合他的需求

    A.《草船借箭》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火烧赤壁》

    D.《蒋干盗书》

  • 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统一蒙古草原

    ②改国号为元

    ③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 9、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个农民去渔阳守长城,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迫不得已,这些人只好举起竹竿当义旗,进行起义。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陈胜、吴广起义

    D.涿鹿之战

  • 10、清明时节,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开展祭祖仪式。请问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伏羲和女娲

    C.尧和舜

    D.神农和伏羲

  • 11、来自宝岛台湾的寻根问祖访问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 黄帝陵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 1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读图时代”已悄然来临。人们开始不满足于长篇大论的文字,逐渐依赖来自图片的信息。依据下列图片的内容,判断这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

    B.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C.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D.秦朝时期的地方建制

  • 13、“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诗句描述了战乱造成的灾难,这次战乱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陈桥兵变

  • 14、根据传说,蚕丛是上古时期蜀地的王,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右图中的面具双目突出,这与传说中蚕丛的形象类似。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高于考古发现

  • 15、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银元

    C.交子

    D.圆形方孔钱

  • 1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 17、“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A.唐朝

    B.南朝

    C.隋朝

    D.南宋

  • 18、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朝

    D.商朝

  • 19、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东西东西起止点(  )

    A. 辽东----临兆   B. 辽东---陇西   C. 辽东---南海   D. 山东---陇西

  • 20、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那么隋统一的时间是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26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中的横线上。

     

     

     

     

     

     

     

    文物内容

    船形彩陶壶

    骨针

    鱼纹彩陶盆

    猪纹黑陶钵

    远古居民

     

     

     

     

     

     

     

  • 22、东晋画家________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________》。

     

  • 23、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通史。

  • 24、东汉:______出使西域,并经营西域30多年,还派______出使大秦。

  • 25、“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 26、()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

    图一   图二

    图一是( )   图二是(

     

  • 27、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28、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特务机构__________;清朝大兴__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

  • 29、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 30、八王之乱的经过: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起兵争夺中央政权,史称“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相应的序号完成下列搭配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我国有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成就,请分别各举一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

    -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多种趋势,任选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教民族路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绸之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2)依据材料四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将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3)根据材料五,你认为今天中国倡导“一带一路”有什么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