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甘南藏族自治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直立

    B.北京直立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2、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的时期是

    A.南宋时 B.北宋时 C.唐末 D.五代十国时期

  • 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灿烂时期。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青铜立人像 D. 周公鼎

  • 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 医圣——张仲景——《本草纲目》   B.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

    C. 诗圣——杜甫——《念奴娇·赤壁怀古》   D. 画圣——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 5、商汤能灭夏的原因是:

    ①夏是奴隶制国家,国家很弱

    ②夏桀的暴政,激起百姓的和奴隶的反抗

    ③商汤做好灭夏的准备,乘夏桀失去人心,起兵功夏,战而胜之

    ④商汤善用贤才,宽以待民,积极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文明、礼仪制度)一新……”《申报》,这篇元旦《新祝词》应发表于

    A.1911年

    B.1912年

    C.1915年

    D.1919年

  • 7、下列关于下图文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我国当时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

    B.它代表了西周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C.它是祭祀时用的青铜器

    D.它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 8、宋代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采取了不少应对策略。下列属于这方面改革措施的是(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经常调换军队将领;③派文臣协助武将主持军务;④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据记载,一位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给国家。这说明秦朝( )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爱惜民力

  • 10、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安徽某校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特征。这一举措和下列孔子的哪一主张相一致(       

    A.“仁者爱人”

    B.创办私学

    C.因材施教

    D.以德治国

  • 1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 1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经济活动的相同特点是   (  )

    A. 以原始手工业为主   B. 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

    C. 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   D. 以采集、狩猎为主

  • 13、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杯酒释兵权

    B.改革科举制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实行变法

  • 1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A. 禅让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 15、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炎帝

    C.黄帝

    D.禹

  • 16、“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炎黄子孙”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是

    A.蚩尤

    B.舜

    C.炎帝与黄帝

    D.尧

  • 17、史书记载,某事件发生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某事件指的是

    A霍去病反击匈奴

    B.昭君出塞

    C.卫青与匈奴主力决战漠北

    D.丝绸之路的开通

     

  • 18、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 19、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20、下图为哪一个政权疆域四至的示意图(     

    A.秦朝

    B.西汉

    C.北魏

    D.前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907年,朱温建立了_____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_____,史称“五代十国”。

  • 22、西汉的建立:建立者:_________(汉____祖);建立时间:_______;都城:_______

  • 23、(1)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____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到1956年底,______基本完成,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开始实行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______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 24、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隶属福建省。_____年,台湾正式建省。

  • 25、唐朝时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的画家有______(《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 26、道家的经典是《______》;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书。

  • 27、填空题隋朝大运河北通_________,南达_________,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 2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维帛者谓之为纸。谦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敏布、鱼网以为纸。”促成这一变化的人是____

  • 29、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___________

  • 30、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____制度和中书省:清朝雍正设立的____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对,把下列事件的序号写在相应的人物前面的括号内

    1)( )山顶洞人 ①三顾茅庐

    2)( )秦始皇 ②农民起义

    3)( )孔子 ③出使西域

    4)( )汉武帝 ④建立西汉

    5)( )刘邦 ⑤焚书坑儒

    6)( )陈胜吴广 ⑥广收门徒

    7)( )张骞 ⑦居住洞穴

    8)( )诸葛亮 ⑧大一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明代的三部科技巨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软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图1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两汉时期,健康只是一个偏远小城,

    这时(东晋南朝时期)成长为南方

    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口曾达百万

    之多。

    ——岳麓版《中国历史》

    图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两则信息的关系。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 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3)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