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
2、《封神演义》一书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师昌、武王师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的故事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涿鹿之战
B.夏朝建立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
3、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 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D. 封建制度已经确立起来
4、《水经注》是一部( )。
A. 儒家经典
B. 佛教经典
C. 水利学著作
D. 地理学著作
5、夏商周时期社会尊卑等级划分的依据是
A. 血缘亲疏
B. 战功大小
C. 封国规模
D. 财产多少
6、“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7、某同学刷抖音时,看到主人公李子柒在水田插秧的视频。她想了解一些关于古代农业知识,请你帮她推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大明历》
8、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战役是:(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城濮之战 D. 巨鹿之战
9、如图为《战国形势图》,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势力此消彼长,其中在③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③国的国名和这场战役的名字是
A.齐国,长平之战 B.齐国,桂陵之战
C.秦国,长平之战 D.秦国,桂陵之战
10、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表现不包括( )
A.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人民负担轻,社会经济繁荣
C. 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D.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11、陶器,人类最早的DIY作品,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制作了陶器。彩陶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陶器,下列遗址中曾出土彩陶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12、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吴道子
13、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从敦煌向西直到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处处建起亭燧,而轮台等地都有汉朝的屯田兵卒数百人,分别设置使者、校尉加以统领护卫,用以供给出使外国的使团所需。由此可知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4、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大都”“宣政院辖地”“琉球”等关键词。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
A.秦朝时期的地图
B.西汉初期的地图
C.北朝初期的地图
D.元朝时期的地图
15、 著有《离骚》的世界文化名人是:
A.屈原
B.扁鹊
C.老子
D.蔡伦
16、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①投鞭断流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破釜沉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建议是
A.“推恩令” B.郡县制 C.“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分封制
18、观察东汉皇帝即位年龄表,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致“休养生息”政策的出台
B.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
C.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D.根源于黄巾起义的打击
19、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科技水平高超
20、康熙年间,清朝曾三次出兵攻打活动于今新疆地区的准噶尔部葛尔丹及其武装集团。原因是,葛尔丹
A.勾结俄国举兵反叛,企图分裂国家
B.大肆兼并新疆、青海地区其他民族
C.该部多年拒绝向清朝朝廷缴纳贡赋
D.拒绝中央在新疆地区驻军和派驻监督机构
21、明朝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____;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22、唐朝时期为了加强对于西北地区的管理,在唐太宗时期设置了______,在武则天时期设置了______。以此加强边疆地区的管理。
23、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______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得以推广。
2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_______;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
25、半坡人的居住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区外有_______和烧制陶器的_______。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首先从( )开始,后逐步在( )展开。
27、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且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的人是:______。
28、河姆渡人的房屋特征是________,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_最为典型,家畜以________为主。
29、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______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30、____________推算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1、连线
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
黄海海战 丁汝昌
平壤战役 邓世昌
32、列举本册书学过的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3月,一个白色和棕黄色相间的北京猿人头骨图像成为英国《自然》杂志的封面,头骨图像下方是一句黑体大写的英文双关语:“北京猿人真酷(cool)”——这项成果将使北京猿人“老了27万岁”,意味着他们生活在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中。
材料二 1960年8月,郭沫若视察半坡博物馆,当他看到装有一女孩的瓮棺时,解说员说,在半坡时代,成人死后葬于氏族的公共墓地,而未行“成丁礼”的幼童,则是装入“瓮棺”,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以免被野兽伤害。郭老听后,不胜感慨,他说:爱护儿童,历来有之,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1)说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
(2)材料二中的北京人是怎样应对“更加寒冷的自然环境”呢?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由“瓮棺”“埋在自己的房屋附近”,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已经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4)在刚装入“瓮棺”的时候,女孩可能有衣服穿吗?为什么?
(5)历史无处不在,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来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