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贺州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战国时期,社会上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北端的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 2、下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苏轼

  • 3、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的生平事迹(节选)。该皇帝是(       

    时间

    事件

    公元前141年

    即皇帝位

    公元前136年

    置五经博士

    公元前129年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公元前127年

    颁布法令解决政权问题

    公元前118年

    下令铸造五铢钱

    公元前87年

    崩,葬于茂陵

    A.黄帝

    B.齐桓公

    C.汉高祖

    D.汉武帝

  • 4、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A.刘邦

    B.班超

    C.张骞

    D.甘英

  • 6、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 7、王国问题曾让汉文帝和汉景帝伤透了脑筋,而汉武帝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此问题。追忆历史,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盐铁专卖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 8、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

    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把铸币权收回中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指(     

    A.刘邦项羽战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大起义

    D.黄巢领导农民起义

  • 10、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1、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 1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 13、”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般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里的丰功伟绩指的是(     

    A.开凿运河,营建东都

    B.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开元盛世,唐朝鼎盛

  • 1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什么地方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鄱阳湖流域   B.西湖流域

    C.太湖流域   D.洞庭湖流域

     

  • 16、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A.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攻下

    B.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斗争

    C.用来防止北方冷空气南下袭击都城

    D.抵御匈奴的进攻

  • 17、元朝灭亡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南宋政权腐败

    B.有利于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D.扩大了疆域

  • 18、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与历史典故有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官渡之战

  • 19、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直;为人君虽无道,受请柬则圣”有感于此,他(  )

    A. 加强对外交往   B. 虚心纳谏   C. 重视农业   D. 科举选才

  • 20、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史同学出示了“戍守长城”“王侯将相”“张楚政权”等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小组探究的是(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巢起义

    D.隋末农民大起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 22、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 23、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1)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________的俄军,最终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________,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 24、在战国后期,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工程设计者是_________

     

  • 25、青铜器的出现(1)时间:____(2)地点: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3)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____________遗址出土了铜镜。

  • 26、唐玄宗时,   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

     

  • 27、11世纪中期,北宋匠人______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明朝时,在台州九战九捷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

  • 28、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叫______;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这种父死子继的王位传承制度就是______

  • 29、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长,长江下游和_____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 30、根据所给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1)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________

    (3)他是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他是________

    (4)他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享誉古今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_____

    (5)他是著名农学家,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他的成就。他是________

    (6)他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

    (1)举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2)举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3)举出夏商周的暴君。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传播】

    材料一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文明交融】

    材料二

    (2)上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

    【文明之殇】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文明延绵】

    材料四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