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社会上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北端的是(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燕国
2、下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苏轼
3、下表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的生平事迹(节选)。该皇帝是( )
时间 | 事件 |
公元前141年 | 即皇帝位 |
公元前136年 | 置五经博士 |
公元前129年 | 派卫青等北击匈奴 |
公元前127年 | 颁布法令解决政权问题 |
公元前118年 | 下令铸造五铢钱 |
公元前87年 | 崩,葬于茂陵 |
A.黄帝
B.齐桓公
C.汉高祖
D.汉武帝
4、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刘邦
B.班超
C.张骞
D.甘英
6、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7、王国问题曾让汉文帝和汉景帝伤透了脑筋,而汉武帝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此问题。追忆历史,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盐铁专卖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郡县制
8、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
③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把铸币权收回中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指( )
A.刘邦项羽战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大起义
D.黄巢领导农民起义
10、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1、在6世纪的最后25年,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分裂了将近3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漫长分裂期之一。新的朝代的建立,扫清了分裂期遗留下来的大部分制度上的瓦砾,并为一个新的统一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基础。据此推断,“新的朝代”指的是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12、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3、”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般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里的丰功伟绩指的是( )
A.开凿运河,营建东都
B.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开元盛世,唐朝鼎盛
14、《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5、“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什么地方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鄱阳湖流域 B.西湖流域
C.太湖流域 D.洞庭湖流域
16、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
A.防止秦朝人民发动起义攻下
B.阻止南北人民共同反秦斗争
C.用来防止北方冷空气南下袭击都城
D.抵御匈奴的进攻
17、元朝灭亡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南宋政权腐败
B.有利于统一全国
C.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
D.扩大了疆域
18、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与历史典故有关。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官渡之战
19、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直;为人君虽无道,受请柬则圣”有感于此,他( )
A. 加强对外交往 B. 虚心纳谏 C. 重视农业 D. 科举选才
20、历史课堂上,同学们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小史同学出示了“戍守长城”“王侯将相”“张楚政权”等关键词,由此可知,他们小组探究的是(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巢起义
D.隋末农民大起义
21、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22、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3、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1)1684年,清朝设立了________,隶属福建省。
(2)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________的俄军,最终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3)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打败________,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4、在战国后期,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工程设计者是_________。
25、青铜器的出现(1)时间:____(2)地点:我国的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3)代表:距今4000多年的____________遗址出土了铜镜。
26、唐玄宗时, 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 范围内命题。
27、11世纪中期,北宋匠人______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明朝时,在台州九战九捷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
28、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叫______;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这种父死子继的王位传承制度就是______。
29、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面积迅速增长,长江下游和_____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30、根据所给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1)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________。
(3)他是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他是________。
(4)他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享誉古今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_____。
(5)他是著名农学家,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他的成就。他是________。
(6)他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________。
31、
32、列举题:
(1)举出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2)举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3)举出夏商周的暴君。
3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传播】
材料一 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把大唐文化传播到日本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文明交融】
材料二
(2)上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
【文明之殇】
材料三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
【文明延绵】
材料四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