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蚌埠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为“开元盛世”局面到来奠定基础的人物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 2、假如一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整理奏折,最重要的是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监察调查,那么这位政府官员是

    A.丞相 B.郡守 C.太尉 D.御史大夫

  • 3、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飞沙堰   D. 长城

  • 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

    C.勾践称霸

    D.楚王称霸

     

  • 5、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丞相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军机处

     

  • 6、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下列不能作为宋代都市“限速”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A. 宋代都市是人口集中区域

    B. 街巷中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C. 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

    D.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 7、下图反映的是某朝代的等级制度示意图。该朝代是( )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 8、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请问该遗址的名称是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文化遗址

    D.元谋人遗址

  • 9、人们历来对洋务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所以它是毫无进步意义的

    C.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洋务运动虽然破产,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10、读《三国方位图》(下图),符合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地理方位的是( )

    A. B. C. D.

  • 11、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B.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

    C.清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 12、提出“克己复礼,仁者爱人“思想主张的是春秋时期哪个学派( )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 13、《山海经》中写道:蚩尤发兵攻打黄帝,请来风伯雨师,降下很大的风雨。黄帝下令让名叫魃的天女迎战,雨停止了,就杀了蚩尤。这段传说故事描述的是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城濮之战

  • 14、东晋司马睿举行皇帝即位大典时,邀请大臣王导共坐御床(皇帝专用座位),这反映了( )

    A.王导能力很强 B.东晋王朝依靠贵族支持

    C.分封制实施 D.东晋贵族追求奢华

  • 15、下面对宋元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毕昇最早发明了印刷术

    B.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十二气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 16、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7、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 18、1368年,农历戊申年,猴年,明朝洪武元年,大明开国。这一年标志着在中国统治近百年的元朝宣告结束。从此大明王朝开始了长达276年的统治时期。那么1368年是属于

    A.13世纪60年代

    B.13世纪70年代

    C.14世纪60年代

    D.14世纪80年代

  • 19、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20、“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成吉思汗”是

    A.赵匡胤

    B.忽必烈

    C.铁木真

    D.顾恺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历史上的“璀璨之星”。

    (1)历史巨著《史记》是   在西汉时期完成。

    (2)东汉的   改进了造纸术。

    (3)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是  

  • 22、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23、原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 2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 25、改进造字纸术的是__________;《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医圣”__________,发明了“麻沸散”的是__________.

     

  • 26、魏源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________

     

  • 27、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每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都见证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________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

    (2)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________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3)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________的合法席位,从此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这一国际组织的大厦前。

    (4)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________行使主权,设立特别行政区。从此五星红旗开始在此城市上空迎风飘扬。

  • 28、丰富的历史离不开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鲜活,他们的嘉言懿行无疑都对我们有着极其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请把下面几位人物的名字填写到下面的《中国古代部分名人事迹或言论归纳表》的空格处。

    苻坚;大禹;司马迁;董仲舒;韩非;张骞中国古代部分名人事迹或言论归纳表

    人物

    人物事迹或言论

    人物编号

    人物事迹或言论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2)

    出使西域,“持汉节不失”,完成凿空之旅。

    (5)

    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 29、明朝宋应星编著的《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是曹雪芹的《_____》。

  • 30、唐朝后期,起义军在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战国七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

    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材料三

    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下图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

    3材料三中的遗址名称是什么?位于什么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