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用人标准是( )
A.血缘关系
B.德才兼备
C.学识渊博
D.战功显赫
2、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下列朝代与图示中①对应的是( )
A.两晋
B.南北朝
C.十六国时期
D.五代十国
3、以下归纳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题意?
A.社会动荡
B.制度变革
C.思想学术繁荣
D.民族交融
4、我国古代的一个时期,,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一时期是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5、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
A. 形声、会意 B. 象形、形声 C. 假借、象形 D. 指事、会意
6、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
A.解除对农民控制
B.提倡勤俭治国
C.废除了严刑苛法
D.实施重农减赋
7、下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唐朝开放,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气
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8、之所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A. 商朝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 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能算卦
C. 是外国文字的起源
D.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9、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地点是
A.长安
B.洛阳
C.东京
D.临安
10、这是士阶层在中国史上最能自由发挥其文化和政治功能的时代,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这”是指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1、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 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 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 三国鼎立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12、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 周口店 B. 涿鹿 C. 南京 D. 西安
13、《史记》记载:商朝时宫廷“以酒为池”,酗酒成风。这从侧面反映了商朝在经济上
A.酿酒水平高度领先
B.粮食生产相对充足
C.人民生活十分富有
D.宫廷饮食非常单一
14、“读史使人明智”。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D.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15、隋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变革是( )
A. 尊王攘夷 B. 重农抑商 C. 实行分封制 D. 商鞅变法
17、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 )
A.黄河中游
B.长江中下游
C.珠江三角洲
D.辽河流域
18、三国时,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马来西亚
B.澳门
C.香港
D.台湾
19、《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元朝
20、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1、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为了巩固______,稳定________,吸取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战役名称。
(1)西汉对抗匈奴的高潮战役——
(2)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
23、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东汉东晋
B. 东汉南宋
C. 蜀东晋
D. 西夏元
24、拜读典籍,感悟历史,历史典籍是前人智慧的聚宝盆。
《______ 》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25、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_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__,即今________。
26、作用:使________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27、吐蕃是我国___族的祖先,641年唐朝的_________远嫁吐蕃赞普___________,成为佳话。
28、对后世楼房的出现提供启发的建筑是________。
29、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________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强盛起来后开始反击匈奴。
30、“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明朝民族英雄( )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31、请将下列词语前的字母填写在后面与之相对应的历史典故后的括号里。
A.问鼎中原 B.毛遂自荐 C.卧薪尝胆 D.胡服骑射
(1)秦国攻打赵国, 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 共商联合抗秦大计。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并且不负众望,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说服楚国派兵解了赵国之围。( )
(2)春秋末年, 越国被吴国打败, 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 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 终于打败了吴国。( )
(3)春秋时, 楚庄王北伐, 陈兵于洛水, 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 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
(4)战国时, 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他见胡人身穿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速,十分灵活,便向胡人学习。不久后赵国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之一。( )
32、设计一个图示表达三国鼎立的关系?说出你知道的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三个以上)并说明你是通过哪些渠道知道这些历史故事的?
33、 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等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材料中提到的轩辕指的是谁?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2)由于他对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我们尊称他为什么?如果我们要去祭拜他,应该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