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大同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突出贡献?

    A.撰写了《齐民要术》

    B.对圆周率的精确推算

    C.创制了《大明历》

    D.写出了《水经注》

  • 2、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赞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有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侯德榜   ④徐悲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3、“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科举制度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明太祖时

  • 4、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下面对甲骨文的造字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是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B.指事字使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概念,如“山”“日”等

    C.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明”“休”等

    D.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

    A.农作物的种植

    B.家畜的饲养

    C.磨制工具的发展

    D.城市的出现

  • 6、“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宴,物股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靖难之役

  • 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提倡节俭治国   ④减轻赋税和徭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8、《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9、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可译为:分封自己的亲人、功臣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来拱卫周王朝的统治)。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县制

  • 10、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其中,在5世纪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局部统一的政权是

    A.①蜀

    B.②东晋

    C.③北魏

    D.④陈

  • 11、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对这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统帅

    周瑜——曹操

    兵力对比

    约5万——20余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此战役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B.此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C.此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此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12、下表是某班级同学对汉代丝织业情况了解的部分总结。据此可以得出(     

    织物情况

    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

    织机实物史料情况

    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

    汉赋记载情况

    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

    A.汉代丝织品质量提高

    B.对汉代纺织业的了解尚属猜想

    C.要重视汉赋史料价值

    D.织机的落后制约着丝织业发展

  • 13、小莉随父母参观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她出了四道“是真是假”考题,答案为“真”的是

    A.八达岭长城属于明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南侵而修建的

    B.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

    C.故宫始建于元朝,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

    D.故宫又叫皇城,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建筑群左右对称

  • 14、唐朝时期,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当时东方经济文化中心的大都市是( )

    A.开封

    B.洛阳

    C.杭州

    D.长安

  • 15、下图是《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这种历史现象

    A.导致政权分立

    B.促进民族交融

    C.形成专制集权

    D.消灭割据势力

  • 16、南京是文化名称,历史上不少朝代定都于此。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有( )

    ①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此地称帝②孙权在此称帝,吴国建立

    ③东晋以建康为都城,偏安东南④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都定都建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7、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历史上,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末 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3世纪初

  • 18、班超经营西域期间,曾派人出使大秦,虽然未能成功,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班超派的人是(       

    A.蔡伦

    B.班勇

    C.胡昭

    D.甘英

  • 19、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  )

    A.孔子创立私学

    B.长平之战

    C.卫青北击匈奴

    D.赤壁之战

  • 20、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下列官职中起“监督”作用的是(       

    A.西域都护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太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总结前人经验,改造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的是东汉的 ______(人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______(人物)。

  • 22、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议和,双方签订了______,形成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 23、会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

  • 24、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______________崛起,他们竞相___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 25、唐诗“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中“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 __________

  • 26、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____,史称西周。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____________

  • 27、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__

     

  • 28、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________,教授儒学经典。

    2)东汉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壮举。

    3)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________”用来锻炼身体。

    4)炎、黄二部在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 29、__________(人物)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 30、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把下列相关内容对应连接搭配起来

    ①《资治通鉴》          A.杜甫

    ②《窦娥冤》            B.吴道子

    ③ “诗圣”             C.张择端

    ④《清明上河图》        D.文天祥

    ⑤ 抗元斗争             E.关汉卿

    ⑥《送子天王图》        F.司马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代三大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是什么?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位皇帝时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二是在这一历史事件之后,逐渐形成的东西方交通的陆路要道是什么?图上“大秦”指的是哪里?“长安”是今天的哪里?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