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两大盛世景象,其主政的皇帝包括( )
①汉文帝 ②汉景帝 ③汉武帝 ④光武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出秦朝
A.统一文字,下达政令 B.改革币制,发展经济
C.统一车轨,贯通南北 D.制定措施,巩固统一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道:“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严明法度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织
4、(题文)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 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家言论(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5、下列与佛教无关的是( )
A.白马寺
B.开元寺
C.玉皇大帝
D.石窟艺术
6、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A.以德化民 B.横征暴敛 C.休养生息 D.“兼爱、尚贤”
7、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
A.平买平卖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均田免赋
D.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8、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 )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A. 黄巢 B. 朱温 C. 李密 D. 李自成
10、某论文写道:“现在河南或山东,石榴树可以在室外生长,冬天无需盖埋,这就表明六世纪上半叶河南、山东一带的气候比现在冷。”该论文可能参考了
A.《史记》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
B.
C.
D.
13、康熙帝命宫廷画家仿南宋《耕织图》绘制《御制耕织图》,他还亲撰序文并为每幅画作题诗。此后,雍、乾、嘉等朝皆有绘制。材料反映出清朝( )
A.耕作技术出现重大变革
B.粮食生产得到极大发展
C.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
D.统治者好大喜功
14、汉高祖说:“过去在马上统一天下,现在怎么还在马上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秦朝的统治已经被推翻
B. 必须解除大将的兵权
C. 大力分封同姓做诸侯
D. 尽快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
15、“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
A.马可·波罗
B.郑和
C.戚继光
D.鉴真
16、成语“退避三舍”讲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楚将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大败的故事。该成语描述的战争应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7、东汉末年,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淝水之战
18、某部作品作者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这部作品是( )
A.《窦娥冤》
B.《牡丹亭》
C.《桃花扇》
D.《红楼梦》
19、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的制度称(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县制 D. 禅让制
20、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点有( )
①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②都使用磨制石器
③都会用火
④都过着氏族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1、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议和,双方签订了______,形成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22、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请填写有关科技文化成就的内容。
(1)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拓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3)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是《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南北朝时,祖冲之把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
24、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5、618年,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________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开始增强。_______时期,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内容。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2)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
(3)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它是____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是____
(5)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医药学著作_________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8、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司马光主持编写的通史巨著——
(3)关汉卿的代表作——
(4)元朝科学家王祯的著作——
(5)明朝考生对题目解释的标准——
29、战国七雄是指齐、楚________、燕、赵、魏、韩这七个势力较强的诸侯国。
30、半坡人制作精美的_______石器。半坡人还制造_______、_______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_______,饲养_______和_______等家畜;他们还用_______、_______、石球等工具捕猎。
31、请将下列人物及其成就连线
司马光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资治通鉴》
毕昇 活字印刷术
杜甫 《窦娥冤》
关汉卿 诗圣
3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我国有许多具有开创性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成就,请分别各举一例。
3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 |
A | 老子 |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
儒家 | 孔子 | B |
C |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D | 韩非子 |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
材料二:“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足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请把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的“孔子学说”指什么?促使“孔子学说”成为帝国官方教义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学说”成为帝国官方教义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