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1945年8月”“和平民主”“双十协定”等关键词,你联想到的事件是
A.日本投降
B.百团大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2、在“学习党史”活动中,某班同学搜集资料,制作了如下展板:( )
中国共产党领导昌起义后,起义军仍使用国民革命军名称,南下广州建立根据地 | 毛泽东将秋收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后,连级单位建立党的支部 | 井冈山根据地的工农革命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 古田会议决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 |
1927.08 1927.09 1928.05 1929.12 |
这一展板的主题应是(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人民军队的建军历程
D.人民军队的名称沿革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是
A. 满清政府 B. 南京临时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4、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被学者们这样评述:“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5、“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 慈禧太后、袁世凯
C.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D.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6、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主要是因为
A. 西方列强的纵容与支持
B. 清政府接受朝鲜国王派兵协助镇压国内起义的请求
C.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 李鸿章未进行战争准备
7、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 合作化 B. 赎买 C. 公私合营 D. 合作社
8、在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指的是
① 民主 ②民族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突出体现的思想是( )
A.彻底地反封建
B.以人为本
C.绝对的平均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0、2021年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他数十载躬身田畴,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只为让全世界人民碗中有粮,远离饥荒。这位老人就是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华罗庚
11、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 )
A.标志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
B.有利于维护香港地区长治久安
C.标志着祖国完成统一大业
D.消除了香港与内地的制度差异
12、近代,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地位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的》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第一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 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④中国重返联合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4、下边的漫画反映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一变化始于( )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15、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一项是( )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6、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毛泽东)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国家前途实利赖之。”此次“面商”的结果是( )
A.签订“双十协定”
B.和平解放全中国
C.推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D.导致内战全面爆发
17、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发行首批股票300万元(见如图)。该股票可以用来研究(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展
B.包干到户的实行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乡镇企业的发展
18、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刚刚开始,政府就急切投入到一场狂热的新运动中,以图使业已过热的经济加速增长。材料中“狂热的新运动”指的是( )
A.拨乱反正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9、1949年某日《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退往台湾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2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B.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
C.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
D.北伐战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一步开展
2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和_____的口号。
22、中共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召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那么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作为我们一切工作指针的会议是________。
23、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4、“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诗句中的“新军”的全称应是( )
25、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人是________。以________为首的雅各宾派当政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6、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各项填空。
(1)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史上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的舰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
27、填空题:
1.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_________。1862年成立的__________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__。
3.领导虎门销烟的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历史上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___________ 。
28、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是什么事件?___ 。
29、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30、(1)下面是小丽同学复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会议通过《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图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书影,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________。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是________。
(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________。1951年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________,获得土地。
(5)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阶段。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1、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团结合作】
(1)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2)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4)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后来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是几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请回答
(1)周恩来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这表明近代外交具有什么特点?
(2)1953年,面对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周恩来是怎样打破外交僵局,开拓外交新局面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成就?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如下问题。
问题一:筹建革命组织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失败后,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统治,才能救中国,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哪个革命团体?
(2)1905年,他在日本东京组建了革命政党。请说出这个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
问题二:宣传革命思想
(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三:领导革命斗争
(4)举出辛亥革命的高潮是哪次起义?
问题四:窃取革命成果
(5)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谁窃取了?
问题五:感悟革命成果
(6)回顾辛亥革命的斗争历程,革命群体和人才英雄辈出,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4、在中国历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第一次合作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2)材料二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三年的军事较量”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哪一军事行动?从材料看,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特点。
(4)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请你写出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