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9年3月,他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本大臣”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康有为
D.邓世昌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制定《临时约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3、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资源 | 名称 |
视频 | 《秋收起义》 《建军大业》 |
图片 | 《八七会议旧址》 《井冈山会师》 |
文献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伟人毛泽东》 |
A.工农武装割据
B.北伐胜利进军
C.国共两党合作
D.抗日战争
4、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
5、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一科学命题首次提出于(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7、下面是中国20世纪初出现的几个火柴商标图案,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武力统一
8、下面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应该是( )
长夜难明赤县天(黑暗的旧中国何时才能盼来天明),
百年魔怪舞翩跹(百年来妖魔鬼怪在中国张牙舞爪),
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一声高唱中国终于迎来光明),
万方乐奏有于阗(各族人民终于可以一起笑语欢声)。
——节选自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9、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公然背弃誓言,妄图建立独裁统治。下列史实能佐证的有
①指使刺杀宋教仁 ②镇压二次革命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发动护国战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临刑前,李大钊对行刑官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为宣传他所信仰的共产主义,《新青年》于1919 年刊载了他的文章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D.《庶民的胜利》
11、毛泽东在一部著作中说道,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百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50年代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
A.镇压反革命运动 B.抗美援朝运动
C.合作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2、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拉开了反帝爱国斗争的序幕( )
A.反帝反封建
B.反清复明
C.反清灭洋
D.扶清灭洋
13、某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事件是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
D.新文化运动
16、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7、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所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B.进行抗美援朝
C.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工业化建设
18、目前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C.全球性、多角度、立体化
D.全球化、层次化、立体化
19、“林则徐从其翻译资料中,已经得知英国以贸易立国,对华茶叶贸易获利尤大。因此,林则徐认为,即便鸦片走私之利断绝,英国也不致于与中国决裂。”这表明( )
A.林则徐已经开始开眼看世界
B.林则徐并未认清英国对华侵略实质
C.英国本意并不想与中国开战
D.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0、下面是一组校园老照片,它反映的是
A.抗美援朝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1、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_____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___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健全,民主法治遭到践踏。
23、革命形势推动着时局的变化。
(1)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孙中山确立了联俄、_________、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_局面。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
24、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8年,鲁迅在《________》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5、_____、_____发动了西安事变。
26、(1)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据图指出我国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特点
27、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28、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签订中美《________》和中法《________》。
29、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是______。
3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__________忘我工作,恪尽职守,赢得了“人民的好公仆”的称号。
31、近代时期不同阶级派别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和探索;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农民阶级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写出辛亥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黄兴参与领导的两次武装斗争。
(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4)你从以上这些事件中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具有什么精神?
32、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城市在近代饱经沧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53年太平天国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首都,颁布的土地分配文件是什么?
(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这个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3)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在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其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4)解放战争中哪次战役解放了南京?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5)用史实说明“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选择其中的一个“点”作答)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这一转变,我军才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长征的伟大胜利,在长征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保存和锻炼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郑广瑾、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经过毛泽东用中国的语言,用中国的历史文化,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或者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成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伟《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转变”的会议名称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材料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
(2)材料一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作什么?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评价图中的人物?
(5)材料四是哪一次重要会议的主题?在这次会议上,将哪一理论写入党章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6)通过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