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依据是( )
A.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C.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2、“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人才的办学宗旨
B. 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C. 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
D. 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
3、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这场“战事”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平型关大捷
4、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广东革命根据地 D.湖南革命根据地
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A.贺龙 B.林彪 C.杨靖宇 D.叶挺
6、下列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平反冤假错案
C.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
D.邓小平南方谈话
7、“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轮船招商局
D.汉阳铁厂
8、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9、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创建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
10、19世纪上半期,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
B.
C.
D.
12、某校八年级学生要开展一次“近代化探索的探究”专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下,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可以进行探究
A.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戊戌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
C.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 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13、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4、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以上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路线
15、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这表明他
A.关心百姓的疾苦
B.疾恶如仇的性格
C.视死如归的情怀
D.秉持清廉的作风
16、下图文件发表于1979年。该文件发表,表明( )
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一国两制"构想已在台湾实施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17、下图这幅照片拍摄于1945年,拍摄地最有可能是
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西安
18、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 )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右图陈云同志的题词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这场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20、如图这幅美术作品《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再现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这幅作品直接相关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和_____的口号。
22、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______。
(2)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______。
(3)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
(4)1937年12月,日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一历史事件是______。
24、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______。
25、状元实业家是 ,提出了 的口号。
26、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发行股票(通称“小飞乐”)。该股票反映了_______ 。
27、
(1)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
(2)请简要说说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
28、1895年春,____、____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称之为“____”。
29、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 )出逃。
31、读下图,回答:
(1)这幅照片拍摄于哪一年?
(2)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何意义?
(3)“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包括什么?
32、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33、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洪仁玕—— (2)梁启超——
(3)邹容—— (4)陈天华——
34、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3)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简要分析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