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反“围剿”战争 C.红军长征 D.辛亥革命
2、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 1949-1956 | 1957-1965 | 1977-1992 | 1993-2012 |
高频词 | 人民、工作、和平 |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 人民、发展、改革 |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
A.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B.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C.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强调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3、如图是《申报》刊登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的新闻报道。该历史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
A.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B.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彻底消除
4、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了人类早期文明四个区域,其中甲区域所具有的文明成就是(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甲骨文
5、下列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
A.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B.1971年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C.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D.2015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6、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周恩来回延安》,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片展现了人民总理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情感。以下关于周总理活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B.领导秋收起义
C.西安事件和平解决 D.领导南昌起义
7、如果你编写《西安事变》剧本,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 )
A. 毛泽东 B. 蒋介石 C. 张学良 D. 杨虎城
8、中国人对时间的掌握变化: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B.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中国的工业发展迅速
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0、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黑蓝”。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交通运输业的改善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产业迅猛发展
D.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11、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维新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光绪帝
D. 同治帝
12、张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以下如表格内容作为支撑,他的论文标题最有可能是
国别 | 强租租借地 | 势力范围” |
德国 | 胶州湾租借地 | 山东 |
沙俄 | 旅大租借地 | 长城以北、新彊东北 |
法国 | 广州湾租借地 | 广东、广西、云南 |
英国 | 九龙租借地或>每卫租借地 | 长江流t或 |
日本 |
| 福建 |
A.《炮口下的中国1840》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中国蛋糕1897》
D.《揖美追欧的失败》
13、在电影《甲午风云》中,可以看到下面哪个历史人物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
A. 戚继光
B. 林则徐
C. 邓世昌
D. 关天培
14、我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1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二大 D. 中共七大
16、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以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原子弹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强国
B.我国政府和领导重视原子弹研制
C.两弹一星研制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17、毛泽东和蒋介石唯一的一张在重庆的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8、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1)九一八事变
(2)七七事变
(3)西安事变
A. (1)(3)(2)
B. (2)(1)(3)
C. (3)(2)(1)
D. (2)(3)(1)
19、鸦片战争后,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A.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严重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0、“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A.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21、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________。
22、爆发:_______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城。
23、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__________________ 。
24、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
25、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26、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2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_________”。
28、1930年,以红四军为主力在赣南、闽西建立起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经过普选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___________成为红色政权首都。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 10月,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从这里(红色首都)开始___________。
29、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为首的(_____)(派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30、________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31、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评价相差甚远。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因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有哪些条约?(回答两个即可)
(2)孙中山说“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上李鸿章书》)试举两例证明李鸿章“无利不兴,无弊不革”。
(3)李鸿章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所说的“纸糊的老虎”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捅破了?
(4)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传》)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先生说的“吾悲李鸿章之遇”。
32、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
3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4、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互鉴交流)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材料二中汉武帝派出的使臣是谁?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日本人又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自己国内,促进了日本的又一次腾飞。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3)材料三中“日本在亚洲拜认第一位老师”和“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自己国内”分别对应日本历史上的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美好未来)
材料四 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就是敞开大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如果各国重新回到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孤岛,亚洲文明就将老死不相往来而丧失生机活力。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封闭、融会通达,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4)依据材料四回答,习近平认为亚洲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什么?对此他提出怎样的亚洲发展方案?